普洱日报讯(记者 罗成建 张映宽 通讯员 康明宇)累计走访慰问归侨侨眷757户,共发放慰问金61.2万元;开展送医送药活动11期,下拨项目实施经费25万元;举办“侨爱心——职业技能培训”11期,下拨实施经费22万元……2022年以来,普洱市侨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当好“贴心人”,搭起“连心桥”,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大与华侨华人社团和慈善机构的对接力度,把经常性联系沟通与集中走访慰问结合起来,切实做好“暖侨心、送温暖、献爱心”助侨工作,有效凝聚了侨心,扩大了侨界“朋友圈”,提升了侨联工作影响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的普洱实践贡献了侨界力量。 走访慰问解侨忧 知侨情、明侨意才能更好地解侨忧、护侨益。普洱市侨联想归侨侨眷之所想,急归侨侨眷之所急,解归侨侨眷之所需,充分利用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这个平台,将走访慰问与体察侨情、收集侨意有机结合,深入实地听取归侨侨眷最真实的心声,体察归侨侨眷最现实的生活状况。市侨联领导班子多次深入基层困难归侨侨眷家中走访慰问,宣传侨务法律法规,与他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生活情况,为归侨侨眷在思想上、生活上提供服务和帮助,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2022年以来,通过实施华侨事务补助救助类项目和困难归侨侨眷重点帮扶项目,全市侨联组织利用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走访慰问归侨侨眷757户,发放慰问金61.2万元。其中,实施华侨事务补助救助类项目慰问663户,发放慰问金33万元。 与此同时,普洱市侨联高度重视困难归侨侨眷帮扶工作,不断加大对侨界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真心真情帮扶困难归侨侨眷。2023年以来,全市侨联实施困难归侨侨眷重点帮扶项目,帮扶94个家庭,发放帮扶资金28.2万元。通过广泛开展走访慰问和帮扶救助等送温暖活动,归侨侨眷与侨联组织像亲戚一样越走越近,进一步密切了党和政府同侨界群众的血肉联系。 
(图片由普洱市侨联提供) 爱心公益暖侨心 今年9月,由中国侨联主办,云南省侨联、普洱市侨联承办,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侨联、澜沧县教育体育局、澜沧精博士眼科协办的“侨爱心·乡村学生眼视光工程”项目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举行,该项目旨在关注乡村学生的眼健康,为他们提供专业的眼视光检查和服务。活动共对2000余名学生进行了全面的眼视光检查,共帮助500名在校学生配发近视眼镜500副。 这只是普洱市侨联积极广泛发动侨界力量,开展公益、慈善、助困等工作的一个缩影。近三年来,在市侨联的积极争取下,一股股暖流在普洱大地汇聚:2022年,促成海外华裔爱心人士向普洱市特殊学校和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新塘小学等2所学校捐赠价值68.83万元的冬服。2023—2024年争取到云南华商公益基金会“助侨惠侨”捐助资金2.4万元,帮扶9个困难家庭。2024年争取到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蓝丝带助残基金6万元,捐赠澜沧县特殊教育学校用于帮扶残障困难学生家庭。 一点一滴行,大爱蕴伟力。普洱市侨联充分发挥基层侨联组织为侨服务、凝聚侨心、汇聚侨力的作用,依托华侨事务项目开展“侨爱心——侨界医疗队下基层”送医送药活动,让归侨侨眷和各族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的医疗服务。2022年以来,该活动已连续开展11期,下拨项目实施经费25万元。 技能培训促发展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关注侨界民生、精准为侨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加大对归侨侨眷的帮扶力度,从提高技能、增加收入、创新创业等方面增强为侨服务的针对性,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侨界困难群众中去。普洱市侨联突出技能教学,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员听”的授课模式,突出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一般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现场观摩、示范指导相结合,老师授课与学员互动相结合,专家讲课与观看录像相结合,并专门对学员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测试考核和职业资格鉴定,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2022年以来,全市侨联组织开展“侨爱心——职业技能培训”11期,下拨实施经费22万元。培训班的举办,对提高归侨侨眷再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广大学员的高度赞誉。 一路一片情,助农添动力。普洱市侨联还结合定点帮扶工作,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先后到定点帮扶村——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星镇新华村举办茶树良种嫁接、仿古留养、茶叶初制加工等技能培训,为100户茶农赠送优质茶苗10000余株,并积极牵线搭桥侨资企业、茶商到新华村购买价值71万元茶叶,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产增收、茶农技能提升等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动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