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王汝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普洱监管分局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始终将“国之大者”转化为“局之要务”,以深入实施“四新”工程为契机,以做好“五篇大文章”为抓手,“三个一”奋力谱写为民服务新篇章。 铆足“一股劲”,写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加”大实施惠民利民工程。金融“人民普惠保”落地以来,累计承保27.74万人,赔付4356人次,给付2832万元,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风险“减”量服务见成效。地震巨灾保险加速增厚灾害“缓冲垫”,列支防灾减损费用28.49万元,落地以来完成赔付21.5万元,受益农户140户;引导保险机构强化风险减量能力,全市保险业共计赔付8亿元。“乘”势撬动乡村振兴金融资源。选拔105名金融特派员,精准对接政府乡村振兴产业需求,成为乡村振兴和金融资源“活纽带”;推动涉农信贷持续增长,截至9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712.44亿元,增速4.86%。“除”去小微企业融资壁垒。持续减费让利,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比年初下降0.35个百分点,累计为企业和个人减少利息成本、承担或减免各类费用1.51亿元;深入打造“政银保企”供需对接平台,举办“政银保企”金融服务供需见面会,现场授信6.49亿元。 突出“一盘棋”,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勇担金融强边戍边重任。联合市委组织部建立边疆党建联盟,构建47个边境幸福村“点对点”结对合作机制,授信20952户,授信金额18.58亿元。提升重点产业金融服务质效。支持肉牛、咖啡、橡胶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放重点产业贷款余额464.42亿元,比年初增加31.07亿元。提升“三大经济”金融供给力度。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和园区企业发展,发放贷款余额23.41亿元;投入26亿元支持中老铁路及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普洱通往南亚东南亚“大动脉”。发放绿色信贷236.74亿元,比年初增加38.65亿元。 坚持“一条心”,守好金融消保前沿阵地。消保服务“暖人心”。制定消保联席会议机制,及时办理群众投诉举报事项,建立领导接访和局长坐诊接诉机制,“零距离”服务群众。消保宣传“接地气”。“一把手”带队深入基层宣讲金融政策,联合县融媒体中心通过“乡村大喇叭”宣传金融知识,截至9月末,宣传覆盖72.37万人。消保工作“见实效”。积极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分别成立“人民调解室”,并指导辖内9个县设立县域银行人民调解委员会。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