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何应萍 吴叶芊)近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建立健全“四级帮带”工作制度,构筑全覆盖多层次立体化帮带路径,建立完善10条激励机制,让乡村人才引得回、留得住、用得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源头活水”。 县级领导领衔“帮带”,畅通入乡渠道,让回引人才有念头。完善县处级领导包乡挂村工作机制,20名县处级领导领衔调研,组建“双雁”培养提升行动专项工作组,实行“1+1+N”帮带机制,1名县处级领导帮带1个乡(镇)“双雁”。针对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和人才回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坚持以乡愁乡情为纽带定期开展座谈会,从人文关怀、政策支持等方面出台具体帮带措施诚心留才。 乡(镇)干部直接“帮带”,健全培育体系,让回引人才有盼头。建立乡(镇)班子成员结对农村回引人才帮扶制度,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和回引人才“缺什么、教什么,需什么、帮什么”的原则,将全县729名科级领导干部纳入乡(镇)干部帮带团,以日常走访、节庆慰问等方式加强联系,在生活上排忧解难,在工作中教办法、讲思路、解难题,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和回引人才的人文关怀、政治鼓励,让更多的返乡人员留得下、有发展。截至目前,375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和回引人才成为致富带头人。 村(社区)“两委”班子具体“帮带”,推动行动落地落实,让回引人才有劲头。在乡(镇)人才工作站的基础上成立村级“后备人才”工作室,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和回引人才档案。将后备人才纳入基层治理队伍中,聘为网格长,使其积极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头雁”作用,推出“微党课+引领”“微讲堂+服务”活动,将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帮带培养融入日常、落到平时。村(社区)“两委”成员按照职责相近、任务相同的原则,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方式,与581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和回引人才结成对子,与584名在册未回乡的人才加强联系。 驻村干部协力“帮带”,完善激励保障,让回引人才有奔头。充分发挥驻村干部行业部门优势,压实“传帮带”责任,推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抱团发展、降低成本。深化“1+1”工作机制,1名驻村工作队员结合本单位实际和自身业务特长从发展产业或务工需求方面帮带1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和回引人才,目前,490名驻村干部结对帮扶690名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帮助204名回引人才就近就业,帮助125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和回引人才争取到产业扶持资金。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