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立足供给需求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工业辣椒、生姜、魔芋等高附加值、高品质、市场前景好的特色产业,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不断释放乡村产业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和振琼 罗成荣)当前,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半坡乡曼伞村的小黄姜进入采收期,姜农们正忙着采收生姜,拔姜、去泥、挑拣、装袋、搬运,一派丰收的景象。 走进小黄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姜”色满园,成片的小黄姜植株郁郁葱葱,一堆堆刚挖出来的生姜整齐地摆放在田间地头。据了解,曼伞村常年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松软,适宜种植生姜。近年来,曼伞村紧紧围绕“一村一品、特色发展”思路,积极推广小黄姜种植,推行“大户带小户”种植模式,将小黄姜种植作为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曼伞村良子村民小组今年种植小黄姜150余亩,总产量300吨左右。 “去年我家种植了10亩小黄姜,总产量19吨,收入12万元,今年扩种到15亩,按照目前的长势和收购价,预计能有个好收益。”看着一堆堆色泽金黄、鲜嫩饱满的生姜,种植户黄大哥高兴地说。 小黄姜种植不仅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从小黄姜的栽种到收获,我都在这里务工,每天可以赚100多元,工资当天就能结算。”曼伞村村民杨大姐说。 近年来,半坡乡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冬早蔬菜、藤椒、生姜等产业培育为抓手,把特色产业作为富民兴村的重要渠道,引导村民在产业增收上做文章、谋发展,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