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春天的早晨,尤其是下了一场小雨之后,就可听到叫卖枸杞头的声音。 ● 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人间滋味》是汪曾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一本记叙美食的散文集。曾经有读者评价这是一本能“吃”进肚子里的书,全书没有复杂晦涩的表达,只有一盘盘由真挚朴实的文字构建出的故乡美味,牵连着心底那些在漫长人生中不断生长出来的感动。 很多同龄人认识汪曾祺先生是从小学语文课文《端午的鸭蛋》开始的,这篇课文就来自《人间滋味》。《端午的鸭蛋》以高邮咸鸭蛋为引,牵出了家乡端午节的风俗,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在我尚且不懂思乡之情为何物的年纪,每次阅读《端午的鸭蛋》喉头都会不自觉地蠕动,想着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吃上这颗来自高邮的鸭蛋,而高邮的鸭蛋也成了我童年里对“美食”一词的想象,再后来,便化作我对美食的一种期盼。 在《人间滋味》关于豆腐的一章中,汪曾祺先生提到自己曾在乐山享用过一次令他印象深刻的豆腐宴,从他对豆腐宴的掌勺师傅“从磨豆腐到烹制,都是亲自为之,绝不假手旁人”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在“乐享”这桌美食的不仅有食客,还有烹制美食的厨师本人。我不由想起已过世多年的外公,他曾在四川居住三十余年,豆腐是他童年餐桌上可以久久回味的美味,而卤腐的腌制也是他最早掌握的一门手艺。 记忆里,约莫是十一月的某天,外公会从集市上采买回散发着醇厚豆香的豆腐,然后将这些小方块整整齐齐地铺开在竹篾编制的圆形簸箕上进行晾晒。得益于普洱冬天温暖干燥的气候,卤腐的晾晒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不久便能长出一层薄薄的绒毛。等到时机成熟,他就将辣椒、花椒、糖、盐按一定比例加入盆中拌匀,再将那些毛茸茸的小方块倒入搅拌,直至它们均匀地裹上一层艳丽的深红色,像是春节上门拜年穿着喜庆的小孩,看着十分讨喜。 接下来便是将它们一一封入坛中,并在陶坛边缘的凹槽里倒入少许水来密封,耐心等到春节前,三代人便能在饭桌上品尝到这一口美味。外公制作的卤腐口味独特,外面是辛辣的川味,内在是清甜的咸香,佐以主食,美味非凡。在过去二十余年里,它便是我钟爱的下饭菜。年关将至,一坛坛卤腐被家人享用完,外公一边洗着空坛子,一边乐呵呵地对我说:“又到了做卤腐的时候啰!” 读完全书,能够感受到汪曾祺先生笔下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人生如一道道美食,混杂着酸甜苦辣咸的味道,每当你累了的时候,就去吃点好吃的吧!美食可以拨动你的心弦,带你找回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若以文中让我记忆深刻的一段话收尾,那便是“这家水果店的香味使我常常想起,永远不忘。那年我正在恋爱,初恋。”(杨柳青)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