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胡雪英 徐一丹 廖智若愚 梁睿钦 王正曦 李超)春节前后,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曲水镇高山村土卡河村民小组已进入一年中的“颜值”巅峰:青山连绵、江水碧绿、村寨安然。江边码头停泊着村民用来打鱼、运输货物的“猪槽船”,还有搭载游客的客船。岁月流转,这个位于李仙江和土卡河交汇处的“陆地上的小渔村”,仍然以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记忆吸引着众多的人奔赴这一“诗和远方”。 2022年,土卡河村民小组成为江城县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点。白秋三和妻子李雨颖便在寨子里开了一家名为“雨颖驿”的特色农家乐,精心研发了许多特色美食。以鱼为主料,就有鲜鱼汤、咸鱼汤、酸笋鱼汤、炸鱼干、鱼剁生等多种吃法。 白秋三是土生土长的土卡河人。他说:“眼前这条江,过去曾是‘水上茶马古道’,而土卡河则是这条古道上的重要渡口。如今,大家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单纯以打鱼为生,到现在发展了开饭店、卖土特产、做电商、经营民宿等一系列文旅项目,还发展了橡胶产业。近年来,到土卡河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寨子也越来越热闹。” 这些变化,让夫妻二人对留在寨子发展更有信心。他们通过村级集体经济流转,经营了漫咖民宿。2024年12月,漫咖民宿正式营业,在2025年元旦假期便迎来首个入住高峰,更是让夫妻二人看到了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在曲水镇上班的祁红梅特意来到土卡河村买土特产:“这里的小鱼干和笋制品特别生态,味道也好。快过年了,买一些作为年货,还可以送给亲戚朋友。”这些特产是李雨颖利用小渔村的优势,收购、加工的小鱼干、腌鱼、笋制品等特色农产品。她曾带着村里的姐妹一起加工特色农产品,还教她们直播带货。随着土卡河的知名度不断提升,这些土特产供不应求,成了供应老客户和实体店的热门伴手礼。 对于提升游客在土卡河游玩的体验感,夫妻二人已经颇有心得,从餐饮到娱乐,从观光到购物,整个行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他们推荐游客到村寨里漫步,欣赏独具特色的傣族建筑,体验傣家风情;也可乘船游览,饱览李仙江两岸的旖旎风光;从水路往下3公里,便可以到达中越17号界碑,附近的沙滩可以露营,在竹篾烤架上烤制生态土鸡,用竹筒烧煮清甜的李仙江水,用竹碗盛起山里的各色野菜,或是体验李仙江漂流。夜晚,仰望满天繁星,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从最初的犹豫不决,到如今闯出自家文旅服务产业链,李雨颖和白秋三的底气来源于土卡河边境幸福村的建设和发展,他们和土卡河村民有着共同的认知:“太阳月亮照不到的地方会有,党的光辉照不到的地方不有。”他们深信:自己的生活和土卡河的明天都会越来越好。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