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不误农时。插秧、育苗、翻耕土地、监测气象……入春以来,普洱市各地抢前抓早、周密部署、积极谋划,充分保证了春耕田间管理、春收采摘运输等工作有序开展,为全年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打好基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陶俊蓉 鲁海杨 张毅兵 文/图)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思茅区春耕备耕工作已全面开展。春耕时节,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重大。为保障农业生产开好局,思茅区气象部门充分利用现代化气象监测设备,加强对气温、降水、土壤等关键气象要素的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为农民提供精准的天气预报和农事建议。 思茅区气象部门有地面气象探测、高空气象探测、环境气象探测三大探测种类,用于监测天气气候变化。2024年10月,思茅区气象局建成宇宙射线法土壤水分观测站,用于更精准地监测气候变化和土壤水分变化。而距离宇宙射线法土壤水分观测站不远处的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经过试运行,系统稳定可靠,数据传输正常,也为天气监测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普洱市唯一一个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可探测地面到高空10千米大气的气温、气压、风向、风速、水凝物和气溶胶等相关气象要素,极大地提高了区域内大气垂直观测数据质量,增强了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春季是气象灾害多发期,强对流天气、倒春寒等极端天气或对春耕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对此,思茅区气象部门高度重视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工作,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灾害性天气来临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为更好地服务春耕生产,思茅区气象部门还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调研和技术指导,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农作物生长需求,为农户提供个性化的气象服务,指导农民科学安排播种、施肥、灌溉等农事活动。 “有了气象部门的精准预报,我们更有底气了。”思茅区南屏镇南岛河村村民李佳俊高兴地说,“以前种植靠经验,现在靠科学。气象信息帮我们规避了不少风险。”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