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宁洱县民族团结研究所)近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研究所收到一份意义非凡的特殊“礼物”——由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捐赠的一系列珍贵历史物件。这些实物不仅丰富了研究史料,更为深入挖掘与传承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注入了新活力。 今年1至2月,宁洱县民族团结研究所联合云南大学等组成盟誓代表后代寻访团开展走访工作。寻访团先后奔赴思茅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以及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展走访,累计走访盟誓代表直系亲属及知情者60余人次。寻访团通过实地走访、现场采访等方式,与盟誓代表后代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背后的故事以及他们对先辈盟誓精神的传承和理解,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工作状况和对民族团结的感悟。此次获赠的8件物品,便是走访的重要成果。 获赠的物品包括国庆观礼证、国庆纪念手册、李晓村为龚国清撰写墓志铭(手稿)等共8件。值得一提的是,国庆观礼证的出现尚属首次,该观礼证承载着特殊的历史记忆,为深化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让人们对代表们在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时所处的位置有了准确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中,着重强调发扬先辈光荣传统、续写誓词碑故事的重要性。当前,宁洱县民族团结研究所正以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诞生地的担当,加快推进誓词碑研究工作。收集、整理、研究盟誓代表后人捐赠物品,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关键举措。 宁洱县民族团结研究所将继续深入挖掘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背后的故事,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