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澜湄合作以来,澜湄流域六国“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各方面交流交往日益密切。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前沿窗口的普洱,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澜湄青年在普洱》系列报道,讲述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五个国家的青年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情况,透过他们的视角,让世界读懂中国。
普洱日报讯(记者 付颖/文 卢磊 吴发斌 /图)因为喜欢中国文化,越南女孩陈氏垂泠来到中国求学,“喜欢”二字足以让她勇敢迈步。在普洱学院预科班的众多留学生中,陈氏垂泠或许是最具故事性的一个。在越南,她已完成了大学学业,并进入旅游行业工作。然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在她心中像一颗深埋已久的种子,迟早要生根发芽。在大学期间,她就利用课余时间,在当地的中文培训机构学习中文,尽管毕业后因工作繁忙一度中断了学习,但这份热爱却从未熄灭。 
“工作几年后,我觉得应该让生活慢下来,重新找回对学习中文的热情。”陈氏垂泠说,她渴望在中文环境中沉浸式学习,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一次在北京的短期学习中,她偶然间了解到了位于云南省的普洱学院,那里不仅有优质的中文教育资源,还是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前沿窗口。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到普洱继续她的中文求学之旅的决定。 在普洱的学习生活,对陈氏垂泠来说,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收获的旅程。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努力学习外,她还积极投身于各种文化体验活动中。这些,就像一扇扇打开的窗户,让她得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中文背后的深厚内涵与独特魅力。普洱,一个拥有深厚历史底蕴与秀美自然风光的地方,陈氏垂泠被这里的一切深深吸引。特别是茶马古道,如同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书,更是激发了她强烈的探索欲。 茶马古道的起点就在今天的普洱市,共有5条支线,其中一条是江莱茶马古道,是过去通向越南的重要通道,见证了中越两国源远流长的交往历史。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茶马古道文化,陈氏垂泠深入古道实地探访,沿着那些被岁月磨砺得斑驳的石板路前行,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数百年前。在那里,她看到了古老的驿站、连片的茶园、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这一切都让她感到无比兴奋和好奇。 “在茶马古道上看到的一切,就像走进了中国电影里,这让我非常兴奋,也更想了解这里的文化。”陈氏垂泠说。她体验了烤茶文化,围坐在火塘旁喝着烤茶,聆听当地人口中关于茶马古道的传说与记忆,那些故事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将往昔的辉煌与艰辛一一呈现在她的眼前。她仿佛能听到那些古老商道上马帮的铃声清脆回响,能看到茶叶与物资交换的繁忙景象;更能深刻体会到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商贸之路,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让她对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数百年前,茶马古道作为桥梁,连接了中越两国的文化与情感。现在我通过留学的方式,来到了中国,来到了普洱。”陈氏垂泠说,在普洱,她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和朋友,他们延续着这份古老的情谊,共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新故事。完成一年的中文学习后,陈氏垂泠将回到越南。她深知,这段留学经历将成为她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激励她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勇敢追梦。回到越南后,她将把在中国的所学所得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促进中越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让这份跨越国界的友谊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