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开展院坝协商·建设文明村寨”行动103场次,参与协商3289人次,推动办理民生实事119项,切实把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政协与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政协联合开展“助推哀牢山生态旅游共联共管”院坝协商、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政协和红河州绿春县政协联合开展“接边交融携手共治促发展”院坝协商,开创了全省政协跨区域协作新模式。景东彝族自治县政协“商‘除’安全隐患建设和美乡村”、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政协“助推景谷大白茶产业联盟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政协“院坝协商‘分外甜’山沟挑起‘金扁担’”、西盟佤族自治县政协“保护传统佤族村寨”等工作亮点频出,被新华网、《人民政协报》《云南日报》《云南政协报》等刊登报道。2025年2月,省政协发布2024年院坝协商典型案例名单,普洱市有10个案例入选,现将案例摘登如下。
当好收信人 建好团结寨 ——宁洱县政协院坝协商助推蚌扎村民小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协商议题:传承民族团结优良传统携手共建美丽哈尼山寨 协商平台: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政协勐先镇院坝协商议事会 主持人:宁洱县政协副主席王旭 协商人员:宁洱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各委室主任,部分政协委员,勐先镇相关部门负责人、宣德村村民代表等共计58人。 协商背景:民族文化深厚治理难题待解 宁洱县政协调研发现,勐先镇宣德村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核心,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由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基层治理不够精细、产业少且小、人居环境不佳、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不到位等因素,宣德村蚌扎村民小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 协商过程:搭建平台聚人心广泛协商凝共识 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后,宁洱县政协牵头组织,于2024年11月14日在宣德村蚌扎村民小组召开了“传承民族团结优良传统携手共建美丽哈尼山寨”院坝协商议事会。 协商议事会上,村民们围绕协商主题踊跃发言,针对人居环境短板弱项和民族文化传承保护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通过充分协商,统一了群众思想,汇聚了群众力量,以“小协商”推动民族大团结大进步,达成四项共识。一是建立村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修订村规民约。二是进一步激发村民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增强内生动力,提升村民改善环境和参与整治的积极性。三是推广普通话,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政策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是针对哈尼族语言开始消失、哈尼族服饰逐渐失传和民族文化传承保护队伍匮乏的问题,通过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改造提升非遗工坊、举办传统节日“苦扎扎节”、开展技能培训和文化宣传等方式,促进哈尼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协商成果:“四举措”引领发展之路 宁洱县政协扎实做好院坝协商“后半篇文章”,将此次提出的问题进行收集汇总整理后转送给勐先镇党委、政府,并以民主监督的方式持续跟进,在宣德村“两委”和蚌扎村民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协商成果得到了有效落实。 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宣德村“两委”强化党建引领力量,带领蚌扎村民小组修订了村规民约,建立了“党组织+党员+群众”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升人居环境。 守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可持续发展。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并重,选定17位村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选拔30名“绣娘”开展哈尼族刺绣技艺展示体验活动,推动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深化教育实践活动,共育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先后在宣德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会2次,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组织宁洱县民族团结实验小学、勐先镇中心小学、黎明乡中心学校的党员教师、少先队员代表,前往蚌扎村开展“当好收信人,续写誓词碑故事”主题党日及哈尼村寨实践研学活动。 发挥民族文化优势,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依托生态环境优美、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筹备节庆活动,开展民族民俗文化展示、民间竞技等文化活动,把哈尼族文化资源转换为旅游资源,把蚌扎村民小组打造成美丽哈尼山寨样板,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协商启示:“小协商”促进民族“大团结” 院坝协商将协商议事平台搭到群众家门口,把群众诉求摆到桌面上,真正做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通过“小协商”推动群众人心归聚,调动群众参与基层事务治理的积极性,提高广大群众议事能力,基层治理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协商落地 燃气下乡 ——普洱市、思茅区两级政协联动开展院坝协商推动清洁能源进农村 协商议题:发展清洁能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协商平台:思茅区政协院坝协商议事会 主持人:思茅区政协主席李煜 协商人员:普洱市政协、思茅区政协相关委室,思茅区、倚象镇相关部门负责人,村组干部及群众代表、相关企业负责人等。 协商背景: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思茅区倚象镇共有17个村(社区)、213个村(居)民小组、1.16万户、4.67万人。镇内共有液化气经营企业2家7个站点,瓶装液化气使用率占全镇村(居)民总户数的12.58%。大寨村龙潭村民小组共有57户210人,有茶叶初制加工厂18户,虽然村民生产生活所需的家用电器和设施设备已经全面推广普及,但以烧柴为主要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还在保持和延续,村民小组目前仅有1户茶叶初制所使用液化气。 思茅区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以烧柴为主要能源的小生产加工企业和村(居)民仍然普遍存在,每年都消耗大量的林业资源,与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开展节能减排和实现“双碳”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委员广泛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提案近60件,占提案总数的10%。由市政协委员柳天伟提出的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179号、187号“关于天然气进城液化气下乡以气代柴的提案”被确定为重点提案进行督办。 协商过程:液化气进村入户惠民实事暖人心 2024年5月,普洱市政协和思茅区政协在思茅区倚象镇大寨村召开“发展清洁能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院坝协商议事会。 “用柴火习惯了,不会用液化气,怕不安全”“用柴火成本比液化气低,液化气送到村里不方便”,村民们围绕议题纷纷提出疑问。 “建议组织开展入户培训,帮助村民掌握液化气使用方法和安全防护常识”“建议企业增强互利互惠的意识,加大补贴力度,开展营销活动,推广使用液化气”“建议在确保燃气供气系统安全、稳定、连续的情况下,根据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具体地理位置和城镇化发展情况等,确定燃气设施建设具体模式。”协商议事会上,政协委员、村民代表等围绕协商主题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思茅区林草、农业农村、发改等部门和倚象镇负责人一一回应。经过深入协商讨论,达成在大寨村龙潭村民小组试点开展“液化气下乡”等共识。 协商成果:“液化气下乡”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经过相关承办单位的大力支持,普洱石油液化气公司北部液化气储备站正式启用。大寨村龙潭村民小组试点工作有序推进。通过院坝协商,推动了重点提案办理取得成效,同时为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协商启示:精准选题促落实 普洱市、思茅区政协时刻牢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运用院坝协商平台,发挥政府部门服务性、政协委员专业性、农民群众自主性,以实际行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协商疏通“堵塞渠” 解开群众“堵心结” ——墨江县政协院坝协商助推京平水库灌溉渠道运行管护工作 协商议题:协商疏通“堵塞渠”解开群众“堵心结” 协商平台: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政协新抚镇院坝协商议事会 主持人:墨江县政协副主席郭辉 协商人员:墨江县政协主席班子成员、提案和委员联络委负责人、部分县政协委员、县政协新抚镇委员活动小组负责人、县水利工程管理中心负责人等53人。 协商背景:渠道运行不畅影响群众农业生产灌溉用水 墨江县新抚镇京平水库于2017年建成,总库容304.1万立方米,是一座以农田灌溉为主的小(1)型水利工程。因部分地段地质条件恶劣、渠道为浆砌石三面光结构,极易出现边坡坍塌、基础平台下沉、渠道断裂、渠道被埋等问题;灌溉区内以传统种植为主,农业产出效益不高,难以保障渠道运行所需刚性支出;渠道长、范围广,且无专职人员和专项资金保障,统筹渠道管护工作难度大。灌溉渠道不畅,严重影响了群众对粮食及经济作物的种植管护。 协商过程:深入一线找问题集群众智慧定措施 确定协商议题后,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新抚镇相关负责人进行现场调研,认真了解京平村、平掌村关于京平水库灌溉渠道运行管护现状及存在的困难问题,并与有关部门座谈,探讨研究京平水库灌溉渠道的运行管理办法,提出10条管护建议。 2024年10月22日,墨江县政协在新抚镇京平村寨头村民小组召开以“京平水库灌溉渠道运行管护”为主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 会上,调研组就京平水库灌溉渠道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前期调研情况、初步意见建议及运行管护方案作了介绍。与会人员深入交流协商后,就管护人员力量组织、费用筹措、渠道管护责任区划分、渠道安全管护宣传教育等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商定《新抚镇京平水库灌溉运行村级管护办法》。 协商成果:以政策为引领完善群众认可的管护办法 一是以《农田水利条例》《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为依据,细化完善符合规定的京平水库灌溉运行管护办法;二是构建了以京平村民委员会、平掌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渠道运行管护村级议事机构和落实具体工作的责任共同体;三是商定《新抚镇京平水库灌溉运行村级管护办法》,切实解决渠道管护不畅问题,确保农田灌溉“生命线”和粮食丰收“血脉线”畅通无阻,夯实乡村振兴“耕”基。 协商启示:选题精准协商充分解决问题 坚持精准选题。灌溉渠道管护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党政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该选题做到了与大局合拍、与发展同向、与民生相符。 坚持精深调研。调研组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深入翔实的调研,深度剖析管护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和群众所急所盼的焦点问题,集思广益汇集真招实措,提出高质量的运行管护意见建议。 坚持民主协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是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行动自觉。在整个协商过程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为京平村、平掌村解决灌溉用水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办法,激发了村民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与信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友邻协商搭平台 携手共护生态美 ——镇沅县、新平县跨界协商助推哀牢山生态旅游共联共管 协商议题: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跨界协商助推哀牢山生态旅游共联共管 协商平台:新平县政协、镇沅县政协院坝协商议事会议 召集人:新平县政协主席龙家寿、镇沅县政协主席王迎斌 主持人:新平县政协主席龙家寿 协商人员:玉溪市政协、普洱市政协,新平县、镇沅县政协相关领导班子成员和委室主任;玉溪市、普洱市部分市政协委员,新平县、镇沅县部分县政协委员等共69人。 协商背景:跨区域协同发展大有可为 两县政协搭建平台,以哀牢山生态旅游共联共管为切入口开展跨界协商,促使两县相关部门运用好哀牢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条件,达成共同打造“神秘哀牢山”生态旅游品牌的共识,推动两县生态旅游由原来的“单一竞争力”向区域协同发展的“复合竞争力”转变,构建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区域生态保护和旅游联动发展新格局,让“绿水青山”持续产出“金山银山”,助力两县乡村旅游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擦亮乡村绿色发展底色,推动形成联系更加紧密、发展相互助力的互信互爱的民族关系,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哀牢山乡。 协商过程:充分协商献良策 经过商前调研和充分准备,新平县、镇沅县政协联合召开了“友邻协商搭平台携手共护生态美”院坝协商议事会。新平县政协主席龙家寿主持会议。镇沅县政协主席王迎斌对议题确定、商前调研等情况作说明。会中,参会人员围绕主题充分协商,从不同角度发表了意见建议。 协商成果:务实举措促发展 通过充分协商,达成了四点共识。一是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建立由两县文旅部门轮流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制度和问题反馈机制,围绕森林防火、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卫生等工作,原则上每半年组织一次交流活动,常态化开展跨区域联防、联管协作,提高生态保护巡查频次和密度。制定联合应急预案,确保森林火灾发生时,能够高效有序地开展扑救工作。二是衔接产业发展规划。两县文旅部门适时沟通涉及哀牢山片区的文化旅游规划、建设和发展计划,从大旅游、大环线、大景区、大规划的高度,构建哀牢山片区旅游线路互通、产品业态互补、品牌质量互鉴的良性发展格局。三是串联旅游业态产品。建立两县文旅部门牵头、运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合作机制,通过延伸线路、业态互补、资源共享等方式,有效串联两地文旅产品、农特产品,完善业态布局,合力宣传营销,共同打造哀牢山精品旅游线路及核心旅游品牌,推动区域旅游整体开发。四是联动加强旅游市场管理。针对两县山同脉、水同源、人相亲的现状,围绕管理统一、服务同效、互惠互利的目标,通过沟通协商处理临边临界出现的文化旅游领域管理问题,联合开展临边临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 成果落实转化:两县合作迈出关键一步 会后,镇沅县政协将达成的协商共识在议题涉及区域内进行7天的公示后,形成协商意见报告报县委批示,并请县文化和旅游局具体推动落实。新平县文化和旅游局与镇沅县文化和旅游局签订了《哀牢山片区文化和旅游互动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协商启示:互通有无合作共赢 一是本次协商议题从事关群众生计的哀牢山旅游产业发展入手,做到选题从群众中来、协商请群众建言、成果由群众共享,实现群众全程参与,把群众想办的事协商推进解决好,从而引领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实现了集众智、聚合力、促发展的目的。二是政协院坝协商搭建起两县协同联动发展平台,推动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交流机制,释放专门协商机构新动能,为两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商“除”安全隐患 建设和美乡村 ——景东县政协开展院坝协商助力文龙镇消防安全 协商议题:协商农村消防安全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协商平台:景东彝族自治县文龙镇院坝协商议事会 主持人:景东县政协副主席李廷海 协商人员:景东县政法委、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农科局等8个单位相关负责人、政协委员,文龙镇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及龙街村“两委”成员、当地群众代表共计48人。 协商背景:聚焦“农村消防”和“和美乡村”结合点 近年来,随着农村家用、生产用电大幅增多,超功率使用电器、用电不规范、线路老化、村民消防意识不足等问题更加显现,因用火用电用气不谨慎引起火灾的情况多有发生,给群众造成了经济损失,农村消防安全需求日益凸显。 商前调研:摸清“党政关注”和“群众关切”关键点 2024年3月起,景东县政协相关委室与文龙镇政协委员活动小组多次到龙街村进行调研,通过走村串户、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情况。 2024年4月,拟定在文龙镇龙街村开展以“协商农村消防安全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为议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 协商过程:找准“排除隐患”和“乡村振兴”切入点 2024年9月19日,“协商农村消防安全助力和美乡村建设”院坝协商议事会在龙街村委会广场召开。景东县13个乡(镇)消防安全站负责人到会观摩。协商会上,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会议达成三项共识。一是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云南省消防条例》为主线,推动农村消防安全建设。二是定期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对户外电力线路进行规范布设;县电力安装公司视情况对户内电力线路进行规范安装;县消防大队协助文龙镇龙街村新丈田村民小组每户配备基本消防设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普及和器材使用、意识提升、实战演练等培训。由县人民检察院指导、县教体局配合在龙街村设立未成年人消防安全教学站点。三是规范村庄庭院内外管理,建设“和美乡村”。严格执行村镇建设规划,坚决取缔违法建筑和路障设施,保障村内消防通道、村外救援道路畅通。 协商成果:抓实“消防带动”和“政府推动”发力点 经过协商,一致通过了“农村消防安全建设,健全消防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村镇建设规划,坚决取缔违法建筑和路障设施,规范改造电力线路,设立未成年人消防安全教学点,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能力”等系统性方案。景东县开展专题调研,并就农村消防安全助力全县和美乡村建设提出要求。同时,下发《关于开展景东县农村消防安全及消防安全家庭建设的通知》,在全县推进农村消防安全建设。县委政法委、县人民法院现场普法,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县消防大队工作人员现场教学,提高群众防灭火技能。 协商启示:突出三个特点实现民事民商 一是牢牢把握“协商为谁”这一根本问题。紧扣民生关键,把协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真正放到解决群众最期盼的难点问题上。二是牢牢把握“商前调研”这一关键环节。调研早、研究深,汇聚各方意见和建议,凝聚共识和力量,推进农村消防安全,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三是牢牢把握“协商民主”这一政协特色。充分利用院坝协商平台,使群众有机会参与议事,充分表达真实意愿,形成了有序参与、平等议事、凝聚共识的良好局面。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