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种出“金”产业 近年来,普洱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和畜牧养殖产业,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种养殖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种植养殖的致富新路,既美了生态,又富了“口袋”。 普洱网讯(景东县农科局 文/图)近年来,景东彝族自治县充分利用地理和气候资源优势,全力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助力农户增收致富,一幅以中药材产业为依托的致富画卷正徐徐展开。 截至目前,景东县种植重楼、黄精、龙胆、茯苓等中药材面积突破5万亩,产量(干品)达到9800吨。 
花山镇坡头村户东村民小组的白良就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受益者之一。他精心打理的7亩重楼种植园,按照当前市场价格和亩产量估算,每亩重楼的产值可达7万元至8万元,预计总产值有70万余元。 为了进一步丰富中药材种植品种,增强产业发展活力,景东县积极引进新品种。2024年,成功引进金雀花200亩、续断300亩。景东县还计划在龙街乡垭口村等地建设1500亩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农户开辟增收新渠道。 产地初加工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景东县在这方面也取得了进展。2024年,景东县加工生产企业从12家增长至24家,全年加工各类药材(干品)800余吨,产值高达3200万元,不仅有效延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也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培育经营主体方面,景东县累计培育经营主体47户,其中企业17户,合作社30户。这些经营主体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紧密模式,带动村民共同踏上了中药材种植的致富之路。 重点项目的有序推进,为景东县中药材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4年底,景东县高杆滇重楼林下标准化种植累计移栽600亩,完成100亩移栽及20亩种苗基地建设,投资200万元,累计投资2761万元;大滇黄精育苗基地新建10亩,林下仿野生种植累计移栽300亩,累计投资500万元。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