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颖)近年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纪委监委聚焦职能职责,紧盯乡村振兴咖啡产业发展中助农惠农政策落实、种植技术、销售销路、产业延伸等关键环节,将监督“探头”架设到田间地头、群众身边,采取“室组地+职能部门”联动模式,以“小切口”全链条跟进监督,及时发现解决咖啡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打通产业发展中的堵点淤点难点,推动产业项目、政策落地见效。 镇沅县纪委监委在开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监督检查时,通过深入企业、田间地头实地走访,与党员群众交谈,深入职能部门调研,发现咖啡产业受传统的种植方式、管理方式和咖啡品种等因素制约,存在种植产量低、抗病虫害能力弱、品种老化等问题。县纪委监委督查组随即将此问题反馈至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 咖啡产业要发展,技术保障是关键。镇沅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督促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一方面加强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一方面积极探索咖啡产业发展路径,抢抓咖啡发展机遇。 镇沅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将咖啡产业发展作为县域经济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争取咖啡产业资金扶持力度,对8条咖啡鲜果初加工生产线更新设备,改造中低产咖啡园1700亩。邀请普洱市咖啡专家从品种改良、合理施肥、修剪定型、病虫害防控等方面进行理论讲解和实作培训。积极培育推广瑰夏、萨奇姆等优质品种。强化宣传营销推介,指导咖啡初制所打造自有品牌,组织企业参加中国(普洱)国际咖啡博览会。 “与往年相比,我家今年咖啡死亡率下降、病虫害减少、咖啡豆品质好,采摘到鲜果1400多公斤,收入达到了8万多元。”振太镇邦庆村大竹林村民小组咖农仇德华高兴地向纪检监察干部介绍了情况。 同时,镇沅县充分利用者干河、恩乐河、勐统河“三河”低热河谷坝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丰富水热资源,大力发展咖啡产业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共富路。目前,全县咖啡种植面积9331亩,建成1个市级“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建成8条咖啡鲜果无水初加工生产线,有咖啡初加工企业9家、咖啡专业合作社3个。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