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党建 >> 正文




【清风劲吹催奋进 营商沃土育新机】普洱市以精准监督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来源:《普洱日报》 郭春祥 时间:2025/04/15/ 11:02 点击:

 

普洱日报讯(记者  郭春祥)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更是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普洱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发展大局,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以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以制度机制体系建设为牵引,以项目政策落地见效为导向,以服务对象认可满意为标准,以加强作风效能建设为保证,将监督“探头”精准嵌入营商环境各环节,纵深推进清廉云南建设暨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通过靶向监督、系统治理、协同发力,持续擦亮“普洱服务”金字招牌,为市场主体发展注入“廉动力”,以有效监督助力普洱成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

政治监督“置顶”,锚定优化营商环境“航向标”

市委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市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以清廉云南建设营商环境“暖心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规范招商和项目实施领域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落细落实。市委、市政府相继印发《普洱市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普洱市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2024年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审批更简、服务更优、监管更准、效率更高”的目标,市纪委监委同步出台《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的工作方案》,建立“市委统筹、纪委牵头、部门协同、企业参与”的监督机制,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政治巡察、专项督查和年度考核,压实各级各部门主体责任。

“我们坚持把政治监督贯穿政策落实、项目落地、企业服务全过程,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中梗阻’‘弹簧门’的行为严肃查处,确保政令畅通。”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累计发现问题216个,收到企业诉求205个,查处营商环境方面问题57件,批评教育帮助处理60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6人,推动建章立制12个。

精准监督“亮剑”,破解困扰企业发展“中梗阻”

针对营商环境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普洱市坚持问题导向,开展“靶向治疗”,让监督执纪更有力度、更具精度。聚焦“放管服”改革,整治“不作为、慢作为”。

围绕行政审批、执法监管、惠企政策落实等关键领域,开展“窗口腐败”“庸懒散拖”专项整治,推动政务服务“瘦身提速”。在全省范围内率先突破市、区层级限制,创新打造“市区合一”“1+8+N”综合服务的“普洱模式”,集中受理市、区两级65个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2271项,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

聚焦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围绕“高效”和“办成”两个维度,以群众和企业办事体验度为落脚点,紧盯办事效率低、审批慢、材料多等问题,主动跟进监督,压紧压实主管部门责任,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打破行政壁垒、优化业务流程,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见效。

“部分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对待办事群众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耐心,请及时督促整改。”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介绍,依托“办不成事”反映窗口、12345热线、“普洱政务”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不断扩宽发现问题线索的渠道,并督促相关部门对群众投诉问题研究解决、举一反三,不断提升办事便利度和群众满意度。

聚焦项目建设,清除“拦路虎、绊脚石”。针对工程建设领域问题,市纪委监委以重大项目审批监管“阳光行动”为抓手,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常态化廉政谈话制度,对重大项目资金监管重点岗位开展常态化约谈,做到“点对点”给予教育提醒、“面对面”严明纪律规矩,督促相关领导干部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行为上明确界限,把握好政商交往尺度,建立“项目走到哪里,监督跟到哪里”的全链条监督机制。同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按照“前期谋划、项目储备、预算编制、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阶段加强对重大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重大项目资金使用合理、合规、有效。

过去一年,全市在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上线审批606个项目,审批服务事项1896件,环评报告书、报告表办结时限压缩至25个、15个工作日……

系统监督“护航”,构建新型亲清政商“生态圈”

普洱市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监督”与“服务”并重,着力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让营商环境既“亲”又“清”。

市委、市政府牵头建立“政企面对面”座谈会制度,每季度邀请企业家代表、行业协会负责人与职能部门“零距离”交流,现场收集问题、限时办结反馈。市纪委监委聚焦营商环境的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印发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工作方案,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开列五个方面重点监督清单。由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牵头,通过“开展一批问卷调查、开展一批走访座谈、开展一次专项监督、整改销号一批问题、深化一批成果运用”五项措施,着力构建“收集问题、跟踪推进、解决反馈”监督闭环,着力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强化为市场主体服务,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思茅区纪委监委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抓好“纪企直通”监督,通过不打招呼、突击检查的方式,从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阶段选取部分企业,组织纪检监察干部下沉一线进行大走访、大调研,听取企业意见诉求,收集问题线索,全面查找涉企服务、行政审批、政商关系等领域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建立“纪委+职能部门”双责联动机制,坚持强化监督检查和主动靠前服务双管齐下,既推动营商环境相关部门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又主动帮助企业高效解决问题。西盟佤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建立“纪企直通车”监督机制,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定期到特色产业龙头企业走访,精准对接企业所需,快速解决企业所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同时,各纪检监察机关将廉洁文化融入营商环境建设,开展“清廉企业”“清廉园区”创建活动,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合规发展。在普洱工业园区,通过设立廉洁文化长廊、举办“亲清政商”主题沙龙、签订《廉洁共建承诺书》、座谈交流等方式,引导企业将清廉理念、清廉教育、清廉制度、清廉文化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以清廉提升企业竞争力、凝聚力和带动力。

某民营企业负责人表示:“廉洁文化进企业,不仅帮助我们完善内控机制、防范经营风险,更让我们在公平竞争中轻装上阵。”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政务服务的“速度”到监督护航的“力度”,从政策落实的“精度”到政企互动的“温度”,普洱市正以精准监督之笔,在滇南大地上描绘着营商环境优化的生动图景。如今的普洱,审批更便捷、监管更高效、服务更贴心,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里扎根生长。2024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3.7万户,引进省市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139.3亿元,同比增长18.3%。

风劲帆满海天阔,奋楫潮头逐浪高。站在新的起点上,普洱市将继续以监督“清风”扬起发展“风帆”,让营商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普洱实践注入澎湃动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清风劲吹催奋进 营商沃土育新机】思茅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