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 正文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为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5/04/15/ 12:05 点击:

 

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云南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时强调,云南生态地位重要,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普洱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环境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前沿阵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构筑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区域,在全国、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我们要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生态安全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为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普洱贡献。

一、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内涵,坚决维护生态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这是在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提升生态安全重要性认识、破解生态安全威胁具有重大意义。

维护生态安全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体现了党中央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促进资源与能源的高效利用,加大我国生态关键地区的保护力度,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和环境质量状况,缓解经济社会开发建设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和不利影响,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维护生态安全是深化国家生态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生态安全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管理框架,有利于整合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管理、生态保护等众多领域,协调各主管部门职责与利益,建立起分工明确、协调统一的国家生态治理体系,促进生态治理现代化。

维护生态安全是实现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安全需求,维护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有利于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自然生态环境对实现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有利于进一步突出生态安全保障的重要地位。

二、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切实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职责使命

近年来,普洱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来抓,积极探索生态安全维护与绿色发展的创新路径,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坚持防治结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连续8年评定为优,生态质量指数(EQI)达到一类标准,排名全省第四,省对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4年评定为优。2024年,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为96.15%,连续3年递增,排名全省第二。2024年,全市空气优良比率99.1%,地表水国、省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97.1%,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受污染的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2%,土壤、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坚持创建先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景东彝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创建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市本级和10个县(区)全域印发生态创建规划,普洱成为全省唯一成功创建2个“两山”基地和唯一全域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州(市)。普洱市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宁洱县入选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县,7个县(区)创建为中国天然氧吧。颁布实施《普洱市思茅城区河道管理条例》《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

坚持规划引领,绿色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652.98万亩,将24.89%的国土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将6.31%的国土面积纳入永久基本农田,实施最严格的保护。高质量完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调整,划定30个优先保护单元、52个重点管控单元和10个一般管控单元,为418个建设项目选址提供服务。调整优化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水源涵养重点区和水土流失修复重点区建设,4个县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成自然保护区18个、自然保护地2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自然保护地面积达30.07万公顷,林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均居全省第一。

坚持机制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成效。率先在全国探索推行GDP与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机制,首家发布GEP核算成果,普洱市成为全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研究(TEEB)示范基地。建设“大象食堂”7000亩,建成野生亚洲象救助中心,持续加大极小种群保护,做好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工作,以重点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带动区域性协同治理的创新做法作为全省唯一典型入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案例,景东黄草岭案例被拍摄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片《共同的家园》,景迈山古茶林被COP15云南宣传片《云南密码》采用。

坚持统筹协调,环境风险管控更加有力。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健全完善跨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与4个州(市)签订跨州(市)流域联防联控协议。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在全省率先印发市级实施意见,率先发布市级10件典型案例,2件案例入选省级典型案例。与老挝丰沙里省签订合作协议,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大气污染跨境联防联控。

三、扎实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坚决守住生态安全底线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确保党中央关于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部署和省委、市委的工作安排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加快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压实整改主体责任,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历次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警示片问题整改“回头看”,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的标准、最实的举措改彻底、改到位。扎实推进“生态为民”行动,实实在在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露天禁烧管控、扬尘综合治理、餐饮油烟整治3个重点,攻坚蓝天保卫战;聚焦思茅河、联珠河、威远江等重点河流、流域,开展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攻坚碧水保卫战;推进土壤污染修复,抓好重金属污染防控,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净土保卫战。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强化国土空间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措施,强化生态红线内有限人为活动监管。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快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统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加强景迈山、哀牢山、无量山等自然保护地监管,强化边境生态安全风险防控,做好全省第五次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持续抓实“绿盾”行动,消除风险隐患,查处违法行为,守牢生态安全底线。(普洱市生态环境局)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一图看懂国家安全领域全景 下一篇:海报|2025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