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柴婧 吴江梅)连日来,在位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墨江数字花卉产业园内,智能温室与物联网技术支撑下的鲜花智能种植基地与永生花深加工生产线高效运转,通过数字化技术重塑传统鲜花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走进墨江数字花卉产业园种植基地,技术人员正在通过手机终端实时调控玫瑰种植棚温湿度、水肥供给,实现玫瑰精准化种植。“引入智能化控温控湿系统以后,技术人员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控制整片花卉种植区域,做到精准灌溉。”墨江数字花卉产业园负责人张忠海说。 在一旁的露天种植地里,澳洲米花开得正盛,工人们忙着采收花枝,运往墨江数字花卉产业园永生花加工厂进行加工,通过先进工艺制成色彩各异的永生花产品,销往海外市场。“我们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了加工效率,每年可以加工4000万朵玫瑰、60万株绣球。”张忠海说。 作为东西部协作重点产业项目,墨江数字花卉产业园立足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按照“上海+”的产业协作模式,打造种苗孵化、生鲜花种植、永生花加工、花卉文旅、创新研发“五位一体”产业集群,推动传统鲜花产业向精细化、绿色化、高端化、数字化发展。 在墨江数字花卉产业园的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高效完成土地连片流转,靶向引进龙头企业入驻,优化营商环境。如今,科技创新催生的“数字之花”已结出富民硕果。产业园自建成以来,共吸纳300余名周边群众就近务工,季节性用工平均每天60人。同时,通过土地流转金、种植收益金、劳务报酬金、固定资产薪金和村集体获得服务企业租金“五金”联农带农机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如今,这朵“数字之花”已在祖国西南边陲绚丽绽放,不仅绘就了现代农业的科技底色,更铺就了乡村振兴的芬芳之路。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