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普洱市以“数字新基建”为抓手,推进“5G+数智化建设”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推行“1358”工作法,构建起“乡联村、村联组、组联人”联动机制,全面启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本网讯(通讯员 段金蓉 殷湘云 文/图)四月的景迈山,一望无际的古茶林换上新绿的衣裳,温润的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茶叶清香。为守护好景迈山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环境,澜沧公安深耕“景中有警”新模式,持续擦亮旅游警务“金名片”。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公安局惠民派出所在景迈山设置警务室,充分发挥景区警务室工作前置的优势,采取“定点巡+机动巡”“车巡+步巡+视频巡”相结合的模式,实现高峰守点、平峰巡线,不断强化对旅游景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立体化巡防力度,推动景区治理模式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同时,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等优势,将勤务与服务相结合,民辅警主动当起游客“活导航”,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交通出行、失物招领、紧急救助等服务,让游客切实感受到安全就在身边。 2025年春节期间,澜沧公安服务游客4.5万人次,救助车辆50余辆。 近日,惠民派出所接茶农岩某报警,称其与茶商产生纠纷。接警后,民警立即驱车赶往现场,了解到茶商钟某与岩某曾电话沟通收购春茶,交易中却因茶叶品质发生纠纷。 “同为茶人,做生意实属不易,相互理解一下。”民警及时组织双方开展调解,通过耐心劝解,最终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自景迈山申遗成功以来,每年游客达50万人次。每逢春茶产出时,还有不少外地企业、茶商到此收茶。”惠民派出所民警介绍,商人游客众多且地理环境独特,给当地社会治安带来不小考验。为此,惠民派出所通过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实现民警与村组干部之间密切配合,进一步提升派出所应急处突能力和民警执法执勤能力,强化秩序维护、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质效,不断提高景迈山治安管理水平,实现近3年来涉林刑事案件零发生。 “卖茶叶的钱要及时存银行,陌生电话短信喊交钱不要信……”民警李润斌一大早就和同事来到茶山,开展普法宣传。采茶时节,惠民派出所民辅警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以贴近群众生活的常用法律知识为基础,结合典型案例,把安全知识送到茶地里,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