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刘曙娟)去年以来,普洱金融监管分局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印发任务清单,细化工作措施,各项工作初显成效。 支持科技创新,书写科技金融大文章。督促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对接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为处于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末,全市银行业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企业的贷款余额38.0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80亿元;贷款客户221户,较上年末增加62户,实现了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和贷款户数“双增”。引导银行机构创新科技型企业专属金融产品。建行普洱市分行的“善新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向“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业务。农行普洱市分行的“科创贷”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农业科技贷款”专门为农业科技型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融通。 服务低碳发展,谱写绿色金融大文章。将绿色金融任务清单化,引导全市银行业保险机构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强化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建立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截至2024年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241.53亿元,比年初增加43.45亿元。同时,采取多项措施促进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推动市政府出台《普洱市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2024-2026)实施方案》。截至2024年末,全市绿色保险累计保费收入1.51亿元,提供风险保障693.8亿元,累计赔付0.76亿元。普洱金融监管分局带领金融机构打造首批20家“碳中和”网点,将为企业和林农带来碳汇收益。 围绕民生关切,深耕普惠金融大文章。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对4984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7.3亿元。截至2024年末,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3.97亿元,较年初增加33.15亿元;贷款户数81548户,较年初增加6953户;“银税互动”信用贷款余额5.82亿元,较年初增加0.95亿元;累计为企业和个人减轻利息成本、承担或减免各类费用2亿余元。 聚焦银发经济,落实养老金融大文章。各金融机构围绕“民政+养老+金融”服务场景,与政府部门合作,积极参与养老保障活动,提升基本养老保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截至2024年末,全市保险公司累计开展养老金业务有效保单3.92万件,有效承保4.42万人次,原保费收入0.88亿元,赔付支出0.3亿元。 推动数字化转型,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截至2024年末,支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3.08亿元,支持数字化效率提升贷款余额0.54亿元,支持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贷款余额3.65亿元。督促银行机构做好“融信服”平台推广工作。截至2024年末,银行机构通过“融信服”平台发放贷款23042笔,贷款金额130.96亿元,获贷主体16056户,“融信服”平台普洱特色专区共发布特色金融产品44款。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