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杨柳青 绘) 普洱日报讯(记者 王曦影 杨柳青)在记忆的角落里,父亲与茶总是紧紧相连。听邻居说,他是到我们村任教的第一批教师,我记得那时他的身上总是有一股淡淡的茶气,有时候是青涩的生茶,有时候是醇厚的熟茶。这些味道一直伴随着我的童年,如同岁月的使者,见证着父亲的生活点滴,也见证着一个家庭的变迁,那是生活的印记,是一个男人为家庭四处奔波留下的味道,也是经历岁月发酵后,混合着酸甜苦辣的人生味道。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上有言: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正如父亲的茶,没有华丽的包装,也没有昂贵的价格,只是普通的茶叶,却承载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平淡日子的坚守。初尝时,那苦涩如尖锐的针,轻轻刺激着味蕾,让人不禁微微皱眉;然而,片刻之后,奇妙的回甘如丝丝涓流,缓缓在口中散开,甜蜜而悠长,恰如他历经风雨的人生。他在岁月的长河中跋涉,无数的艰辛与挫折如那初尝的苦涩,而他始终坚守着内心的宁静与希望,如同这茶的回甘,在磨难后收获生活的甘甜,诉说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历程。 家中那陈旧却擦拭得一尘不染的茶桌,是父亲的专属领地。他熟练地摆弄着那些茶具,修长而略显粗糙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其间。热水如银练般倾泻而下,冲入茶壶,蜷缩的茶叶瞬间欢腾起来,肆意翻腾、舒展,似一群翩翩起舞的精灵。袅袅升腾的水汽,带着馥郁的茶香,迅速弥漫在整个房间,仿佛为这一方天地披上了一层朦胧的轻纱,笼罩着“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意境。 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一地金黄。父亲悠然地坐在树荫下,身旁的小桌上摆放着他心爱的茶具。他轻轻端起茶杯,送至嘴边,微眯着眼睛,轻抿一口茶,脸上随即洋溢起惬意的神情,仿佛世间的纷扰都在这一刻被隔绝在外。那满足的笑容,如同夏日里盛开的花朵,灿烂而温暖,勾勒着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心境。 冬日的夜晚,寒气逼人。屋内,父亲双手捧着那杯热气腾腾的茶,感受着茶杯传来的温暖,他凝视着杯中微微荡漾的茶水,目光中透着深深的满足与宁静,那升腾的热气,模糊了他的面容,却让他的轮廓在温暖的氛围中显得愈发柔和。此时的他,仿佛与整个世界融为一体,沉浸在这茶的温暖与宁静之中,描摹着“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场景。 儿时,我曾怀着好奇之心,小心翼翼地偷喝父亲的茶,却未能立刻领悟其中的韵味。那时的我,只觉得那苦涩难以忍受,便匆匆放下茶杯。直到我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父亲告诉我,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要有茶的品性,精行俭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用自己辛勤付出的“苦”,换回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甘”。说着,他又往我的杯里倒上热气腾腾的茶,我才渐渐明白,茶里承载着的是父亲对岁月的理解。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