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推进普洱旅游城市建设 >> 正文




普洱农文旅融合蹚出绿色发展新路——盘活乡土资源 加快绿美蝶变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5/04/25/ 11:05 点击:

 

近年来,普洱市以旅游城市建设为牵引,依托生态环境、农业产业基础、民族文化等优势资源,将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盘活沉睡的乡土资源,让绿美乡村向“美好生活体验地”蝶变,全面激活乡村旅游发展动能,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党建引领共建共富

从思茅区城区驱车出发,15分钟左右便能到达三家村社区老爪箐。过去,这里只是一个以种茶和农作物为主的普通村庄。如今,有人称这里为“城市的后花园”,有人把这里当作旅居的目的地。

“在前几年‘旅居’这个概念还没有兴起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些艺术家到老爪箐来‘短居’,我们便借此机会和这些艺术家们一起合作举办画展、森林集市等。”思茅区思茅街道三家村社区老爪箐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王霞说。

2021年,老爪箐组建了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核心的老爪箐农文旅合作社,并由王霞牵头成立了普洱市思茅区老爪箐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带领村民一起对家乡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2023年8月,老爪箐入选“千万工程”示范点项目,以“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商家”的发展模式,盘活闲置资源。“我们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对外招商引资,丰富老爪箐的经济业态。”王霞介绍,老爪箐收储了30余亩闲置国有土地,盘活16个共有庭院对外经营,民宿、咖啡店、茶空间、特色餐饮等业态不断涌现,村民人均收入从9000元增长至3万余元。老爪箐的知名度得到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位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曼海村民小组以党建为引领,盘活闲置资产,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共建共富。为了走出过去人均耕地少、闲置土地多、村民外出务工导致劳动力减少的困境,曼海村民小组按照“美丽村庄+创业部落+非遗研学中心”的思路,以党建为引领、以农民为主体、以改革为动力,积极发展乡村旅居产业。通过盘活资产变村寨为经营场所、用活优势变资源为经营产品、激活动力变农民为经营主体,曾经的废弃烟房、广场变为研学中心、竹编非遗展示中心、房车营地等。截至目前,曼海村民小组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100余万元。其中,旅居人数达4000余人次,创收15万余元。

整合资源多元发展

在思茅区南屏镇曼连社区天干箐片区,居民林志仙家的“月下茶咖空间”临白鹭湖而建,与连片的茶山隔湖相望。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坐在湖边品一杯咖啡,看白鹭振翅。

“白鹭湖原来只是一个用来灌溉周边农田的蓄水塘,闲置以后无人管理,杂草丛生。”林志仙边说边展示着手机里白鹭湖过去的照片,“起初,社区计划将这个水塘改建为钓鱼场。但在整改后,白鹭湖风貌一新,于是社区整合项目资金,修建了白鹭湖周边的步道和相关基础设施,将白鹭湖保护起来。”

随着白鹭湖周边环境越变越好,不少居民发现了将白鹭湖生态“高颜值”转变为经济“高价值”的可能,陆续在湖边开起了民宿、餐馆、咖啡店。林志仙也将自家在白鹭湖边的房屋打造成“月下茶咖空间”,依托白鹭湖的“颜值”和优质的服务,为社区增添了一处网红打卡点。

对白鹭湖的保护开发只是天干箐农文旅综合体中整合的众多资源之一——“月下茶咖空间”对面的茶山计划开发建设集民宿、观光、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茶工坊;白鹭湖畔闲置多年的旧厂房即将转变为涵盖艺术展示、咖啡、图书、文创产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依托紧邻普洱火车站的区位优势,社区积极利用预留土地开展招商引资,成功引入游乐园项目。

紧扣村庄规划,普洱市以城区周边、交通干线沿线、景区周边为重点,依托优势农林产业,推进茶旅、咖旅等融合发展,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打造“沉浸体验式”乡村旅游新场景。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一片茶叶之旅”让景迈山上的千年古寨催生出了民宿、旅拍、茶饮等多元业态,自申遗成功至2025年2月共接待游客68.65万人次,带动2024年景迈山茶产业实现综合产值5.37亿元,景迈村、芒景村村民人均增收3099.37元。思茅区南岛河村创新打造“从种子到杯子”的一站式体验,让咖啡从土地里的作物摇身变为旅途中的文化体验,位于南岛河村的“中国咖谷”日均接待游客2000人以上,成为普洱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那柯里茶马驿站2024年接待游客74.6万人次,旅游收入1.49亿元,日均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8年的998元增长到2023年的4.3万余元。

据统计,2024年,普洱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173.32万人次,乡村旅游花费达220.39亿元,拉动全市接待游客、旅游花费同比分别增长8.65%、7.43%,游客人均停留时间从2.82天提高到3.12天。通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农文旅融合正激活普洱市乡村经济发展动能,在和美乡村建设的画卷上挥洒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云南日报记者  高玥  胡梅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普洱:多维发力 擦亮“旅居云南·康养普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