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付颖)长期以来,普洱市政务服务中心坚持以广大群众和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高“民呼我为”“企呼我应”服务水平,创新推出“在普洱,政务服务事项都好办”的“普好办”政务服务特色品牌,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打造“市区合一”“1+X”综窗集成服务“普洱模式”,将市、区两级医保窗口整合为统一的综合柜员制服务窗口,公安户籍窗口实现中心城区4个派出所户籍业务“无差别受理”,新增了“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提升改造了公积金服务区,实现办事群众“只进一扇门,能办所有事”,大幅提升经营主体和办事群众便利度。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推行关联事项“集成办”,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专窗,打造“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表申报、一次办成”流程,把“一揽子事”变成“一件事”,实现群众办事由“多地、多窗、多次”变为“一地、一窗、一次”,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协同联动,推进异地事项跨区域办理,目前已实现102个“跨省通办”事项、548个“省内通办”事项跨域办、就近办。强化“先导后办”服务理念,窗口工作人员改变以往坐窗等待模式,走出窗口、服务前移,面对面为办事群众提供业务咨询、系统查询、填表辅导、资料预审等前置服务,畅通“事前一米”,为窗口办事“扫清阻碍”,节省了窗口办事时间,提高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拓展服务场景,提升服务温度。延伸便民服务触角,聚焦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众提供上门服务,梳理18个预约“上门办”事项,将受理“窗口”移至群众“家门口”,让特殊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背包服务”带来的便利。针对“上班族”工作时间没空办事、下班无处办事的难题,集中推出周日“早市”和周三“夜市”特色服务,提供394项惠民服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温度。设立帮办代办服务专区,组建专业“帮办代办小分队”,为经营主体和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免费提供全流程“一对一”帮办代办协办服务,让经营主体和群众少跑路、少费事、不折返。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采取专人坐岗、轮流坐班相结合的方式,为经营主体和群众遇到的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提供兜底服务,让“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成为“能办成事”的终点站。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