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正文




【普洱:“小药材”成“大产业”】镇沅:林下生“金” 生态富农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5/05/07/ 15:09 点击:

 

近年来,普洱市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林业资源、中药材资源,在中药材种植、加工、产品研发和流通销售等方面发力,推动中药材产业稳步发展,走出一条群众增收、林业增效的绿色发展之路。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思冀  严心梅  游雯敏  刘汝南  文/图)近年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深挖林业资源优势,稳步发展中药材产业。

在勐大镇平地村大山深处,成片的遮阴网下,工人们正在管理2024年10月新种植的三七苗。棚内土垄沟壑分明,三七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2024年,平地村依托独特的山林、气候等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三七种植产业,近350亩连片集中的土地被盘活。目前,基地已顺利完成苗木移栽以及配套的管理房、水电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喷灌系统的铺设工作。“我们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带动村民增收60余万元,用工最多的一天达到了200多人。目前基地三七幼苗生长状况良好。”平地村琪美中药材种植基地负责人罗正强介绍道。

一边是连片的三七苗在青山间茁壮生长,另一边则是千亩滇红花在各村田间地头绽放。“今年我种了4亩滇红花,每亩大概能收180公斤的湿花,能够制成60公斤左右的干花,预计1亩地可以有3000元收入。另外,滇红花摘过之后的花籽还可以有一部分收入,我挑一些好的种子留着明年继续种植,其他的进行出售。”文雷村村民罗廷芬介绍道。

在镇沅老五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前来售卖滇红花的农户络绎不绝,收购点的工人们还忙着打包加工好的茯苓发往外地,一派购、销火热的景象。“目前已经收购滇红花15吨,勐大镇滇红花干燥度高、颜色鲜,杂质少,收购价每公斤可达95元至100元,日收购量最多可达1吨,主要销往安徽、四川、广西等药材市场。”合作社负责人杨梦介绍。

目前,勐大镇24个村有2018户种植茯苓、石斛、黄精、滇红花、龙胆草等中药材共计13129亩,有中药材经营个体86户、企业54家。其中,镇沅桂花甲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建立的滇重楼、滇黄精、石斛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已被认定为云南省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已建成滇重楼、滇黄精和石斛生态复合种植规范化示范基地1000亩,600亩的松树林下滇黄精规范化种植基地成功申请有机产品认证。

近年来,九甲镇也不断探索林下药材种植,推广中药材林下种植模式,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实现中药材与林业的协同发展。如今,全镇有770余户村民投身林下中药材产业,种植重楼、三七、黄精、岩七等林下药材1896亩,投产1000亩,实现产值1500万元。

九甲镇三台村林下药材种植户罗承富说:“以前我们靠山吃山,只能自己在山里找经济,现在政府鼓励我们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不仅保护了生态,钱袋子也鼓了起来。现在我家种植林下药材20余亩,每年产值约20万元。”罗承富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九甲镇不仅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镇沅县依托自身资源优势,聚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科学确定中药材种植品种和方向,强化示范带动、科技支撑、项目扶持,从推动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等方面入手,不断推动“小药材”向“大产业”转变,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提高农民素质 赋能乡村振兴】澜沧 下一篇:【普洱:“小药材”成“大产业”】澜沧雪林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