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将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全面压紧压实,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实现整合优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开展河段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野生动物监测与保护等系列工程,以科技赋能保护,形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景观。 本网讯(通讯员 李晓飞 梁涛)近日,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总投资208.58万元的无人机智能巡护监测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通过智能化装备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创了自然保护区“空中+地面”立体化管护的新模式,标志着该保护区资源管护能力迈入智能化新阶段。 一机多用智能系统构建立体防护网 新投入的智能巡护系统包含四旋翼无人机、4套无人机机场、应急灭火无人机等核心设备,搭载数字语音广播系统、三光相机、多光谱相机等先进载荷。该系统通过AI检测定位算法实现林业多场景自动化巡护,与现有高点监控系统形成互补,构建起覆盖资源保护、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监测的全天候防控体系。 哀牢山保护区地形复杂,传统人工巡护存在盲区多、效率低等难题。智能巡护系统建成后,每个无人机机场可覆盖半径5公里的安全巡查范围,重点管护区域巡护效率可以提升5倍以上,特别适用于人员难以到达的陡坡、深谷等危险区域。“智能巡护系统+高点监控系统+传统人力巡护”三者互为补充,构建起了哀牢山立体监测巡护网。 科技赋能三大应用场景显成效 在森林资源管护方面,系统已展现出独特优势。在森林防火方面,通过AI烟火识别技术,每台无人机机场实现半径5公里范围内火情秒级预警。执法监管方面,今年以来,在野生茶树分布集中区域累计获取高清航拍影像240幅,以空中巡查、喊话驱离等方式,有效制止了私自进山偷采野茶行为。在科研监测领域,无人机系统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手段。在近期开展的西黑冠长臂猿监测体系建设项目中,科研人员利用无人机通过热成像技术成功追踪到一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西黑冠长臂猿的活动轨迹,为西黑冠长臂猿种群动态监测奠定了一定基础。 试点先行打造智慧保护区样板 哀牢山保护区镇沅片区因其典型的气候垂直带谱和完整的生态系统,被选为无人机智能巡护的先行试点。该系统运行半年来,累计完成自动巡护飞行121架次,管护效率显著提升。“这套系统就像给保护区装上了天眼。”项目负责人梁涛表示,“现在通过指挥中心大屏就能实时查看密林深处的状况,遇到突发情况还能用机载广播进行远程警示。” 下一步,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将深化系统应用,计划采用无人机陆续开展植物多样性监测及植被覆盖类型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森林病虫害预防监测等工作,并探索5G技术支撑下的实时三维建模,为自然保护区智能化建设提供经验模式。 从“人防”到“技防”,无人机智能系统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林业管护方式,更通过科技手段破解了生态保护与高效管理的难题。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