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正文




【发展特色产业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思茅南邦河:产业发展“梅”好可期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5/05/15/ 16:28 点击:

 

编者按

近年来,普洱市集中资源及力量打造乡村特色产业,探索“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协同发展模式,在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黄毅  李思敏  文/图)2024年以来,思茅区六顺镇南邦河村南邦河村民小组在镇、村、组三级联动下,通过引进杨梅种植基地项目,深化“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探索形成“多元产业融合、科技设施支撑、就业增收惠民、联农带农共赢”的“四轮驱动”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多元布局强根基。南邦河村民小组在巩固咖啡、茶叶两大传统产业基础上,引入杨梅种植项目,构建“2+1”特色产业矩阵。通过科学规划土地资源,2024年完成360亩杨梅苗备种工作,年内将完成600亩标准化种植,逐步形成连片种植基地,并通过错季采收延长农产品供应周期,为山区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科技赋能提质效。聚焦设施农业升级,投资建设现代化种植基地。计划新建1000立方米蓄水池2座,保障灌溉水源;铺设234公里输水管网,实现精准滴灌;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节水节肥30%以上。通过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打造品种优选、技术集成、模式创新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点,推动传统种植向高效农业转型。

家门口就业助增收。坚持“项目落地、就业先行”原则,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项目实施以来,组织村民参与伐木清障、土地平整、管网铺设、苗木栽种等环节,日均用工量40余人次,涵盖技术工、驾驶员、管护员等多类岗位。通过“培训+上岗”模式,帮助村民掌握现代农技,实现“务农不离乡、增收不离家”,有效解决就地就业难题。

利益联结促发展。创新“租金+薪金”联农带农机制。向村民小组集体流转土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通过伐木资源有偿利用、基地务工劳务报酬等渠道,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多元增收。项目建成后,累计支付村民小组集体土地租金192万元,村民务工收入可达千万元,惠及农户143户,形成“企业扩规模、集体增积累、农户得实惠”的良性循环。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发展特色产业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镇沅 ... 下一篇:【发展特色产业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墨江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