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普法强基在行动 >> 正文




【以法治手段护航民生民利】普洱市法院系统:“五项工作”筑牢司法屏障


来源:《普洱日报》 董晓斓 时间:2025/05/22/ 10:14 点击:

 

社会经纬,法治为纲。近年来,普洱市主动作为,将法治理念深度融入民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在维护民族团结、保护未成年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等工作中积极推进法治建设,坚定不移地依法保障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彰显了法治力度和民生温度。

普洱日报讯(记者 董晓斓/文 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图)近年来,普洱市法院系统以“五项工作”为抓手,在司法实践中书写担当,为民族团结进步与地区发展保驾护航。

以平等为基,守护民族团结和谐。一方面,以零容忍态度依法打击煽动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地区稳定的犯罪行为,为民族团结筑牢安全防线;另一方面,巧妙运用优秀民族文化、语言文字和生活风俗化解矛盾纠纷,让司法更具温度与亲和力。

以需求为引,深化司法服务供给。积极推行双语法官、双语庭审服务,有效消除语言障碍,确保民族群众诉权得到充分保障;在便民举措上不断创新,通过巡回法庭、流动法庭深入基层,利用节庆开展普法活动,为偏远民族群众提供“家门口”式的便捷司法服务;在边境线和口岸设立“国门法庭、国门诉讼服务站”,为跨境交流的民族群众提供涉外法律咨询与纠纷调解服务;大力推进数字赋能司法,实现远程立案、在线立案、电子送达一网通办,并在偏远村寨设置“云上法庭”终端,减少群众诉累。

以文化为媒,创新纠纷化解机制。通过精准普法、发布典型案例、提出司法建议等方式,引导民族地区社会行为规范,降低矛盾纠纷发生率;强化多元解纷力量,联合地方乡贤、基层调解组织等社会资源,推动矛盾纠纷“柔性化解”;积极推广西盟佤族自治县“江三木罗”调解室、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丽人”调解室等成功经验,推动建立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调解室,提升纠纷调处实效。

以发展为要,服务乡村振兴大局。围绕普洱茶、咖啡、牛油果等特色产业,探索设立“绿色法庭”,为特色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探索“生态修复+民族文化补偿”的创新裁判方式,实现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加强对民族文化遗产、古村落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知识产权纠纷的司法保护,开辟“快立快审”通道,守护民族传统技艺。

以人才为本,提升队伍能力素质。加大双语法官、双语书记员、双语调解员的选拔培养力度,打造一支适应民族地区司法需求的专业队伍;总结宁洱县磨黑镇“最美法庭”工作经验,探索建立“石榴籽法庭”“石榴籽法官”评选表扬机制,激励全市法院干警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以法治手段护航民生民利】墨江:构建全方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