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文化中国行 >> 正文



以“节”为媒激活文旅融合新动能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5/05/22/ 10:28 点击:




节庆,是文化的活态表达,也是旅游的重要引擎。在文旅融合纵深发展的当下,以“节”为媒串联文化基因与旅游场景,正成为破解产业同质化、激活发展新动能的关键密钥。

节庆是文化破圈的“金话筒”。普洱作为一个多民族地区,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每个地区的节庆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密码:傣族泼水节、佤族木鼓节、拉祜族葫芦节、彝族火把节……无不是最鲜活的文化“代言人”。将静态的文化遗产转化为动态的节庆体验,让游客在参与非遗手作、摸“神鱼”、茶咖制作中触摸文化肌理,既能打破“到此一游”的浅层消费,更能让文化在当代传播中找到“流量密码”。如第十九届孟连娜允神鱼节,多达18项的活动,让游客和当地群众在体验捉鱼乐趣的同时,还能欣赏精彩的文艺演出、品尝特色美食,感受浓郁的民族文化。

节庆是旅游升级的“转换器”。当“看山看水”的传统旅游模式遭遇瓶颈,节庆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多元解法。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景谷县傣族泼水节等民俗活动和生态旅游相结合,形成“文化体验+乡村旅游”的复合业态,打造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普洱”的文旅IP。而思茅区借助区位优势、茶咖产业优势等,打造生态游、研学游等,构建沉浸式消费空间,从“观光打卡地”转型为“文化生活场”。更值得关注的是“节庆+”模式的无限可能:“节庆+民俗文化”催生了普洱“百草根”文化美食节,这个源自民间药膳习俗的节庆,通过引入草本美学展陈、中医康疗体验,实现了传统民俗的现代性转化。丰富的业态融合不仅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更让旅游消费从“一次性打卡”转向“旅居此地”。

节庆是文旅融合的“黏合剂”。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进程中,节庆发挥着桥梁作用。无论是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还是孟连娜允神鱼节、西盟佤族木鼓节,这种双向赋能既让消费者获得“诗与远方”的精神慰藉,也为旅游发展注入“造血式”发展动能,实现“文化留住人、旅游富了民”的良性循环。

节庆需念好“创新与守正”辩证法。激活节庆的文旅融合效能,需把握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一方面,要守护文化本真性:孟连娜允神鱼节是一个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它以排他性、参与性和狂欢性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东方水上狂欢节”,确保了文化内核不变形;另一方面,要拥抱时代新表达:佤族木鼓节、彝族火把节等,通过民族文化展演、生态资源推介、特色产业融合等多元形式,全面展示了“文旅康养目的地”的独特魅力。

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旅融合、美美与共”,节庆的价值早已超越商业范畴,成为塑造地域形象、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当每个节庆都能成为一扇文化窗口、一场体验盛宴、一次情感连接,文旅产业定能在传统与现代的激荡中,激发出更澎湃的发展动能,书写“诗和远方”的新篇章。(朱菊英)






上一篇:神鱼节:水花欢腾映笑颜 下一篇:木鼓节:从“通天神器”到现象级文旅IP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