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发挥比较优势,以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实践证明,近年来普洱市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等部署措施是完全正确、扎实有效的,必须一以贯之地抓下去。新征程上,要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推动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聚焦一二三产业发展。要坚持绿色有机方向和市场需求导向,加大良种选育推广力度,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打造农业区域公共品牌,打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王牌。要瞄准“代表中国”,对标“世界一流”,打造茶叶、咖啡、牛油果等绿色食品产业,大力发展佤味牛皮、宁洱糕点等特色休闲食品,做好“绿电+先进制造业”文章,延长橡胶产业链条,推进林浆纸和林板家居一体化,促进钠离子电池产业全链条发展,推动绿色工业聚链成群。要加快推进旅游城市建设,擦亮文化旅游新场景,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丰富旅游产品新供给,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打响“旅居云南·康养普洱”品牌。要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文旅名县、口岸强县。
产业转型升级必须持之以恒壮大资源经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要大胆创新,通过思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要依靠科技,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通过科技赋能,走出高附加值、可持续的发展路子,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这也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
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落到企业上。企业兴,则产业强。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抓项目、帮企业、育产业要求,实实在在帮企业解决难题,不断深化服务企业需求的具体措施,把惠民实事一件一件落到企业上。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措施,帮助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的骨干企业、种子企业做大做强。主动帮助创业者创业,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让“小树苗”长大。另外,乡村振兴的空间很大,要在政策上做“加法”,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做电商、搞直播带货,办民宿、开咖啡店等,让乡村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激励更多青年投入乡村振兴。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成果,最终实现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