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普洱市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全方位展示非遗魅力,促进非遗活态传承,让非遗焕发新光彩。作为茶马古道的起点、多民族文化的交汇之地,普洱不仅拥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更孕育了独特的非遗技艺与生态智慧。从传统歌舞展演到古茶山探访,从非遗工坊体验到文物保护讲座,每一项活动都在唤醒人们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珍视与传承。
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自然遗产是生命的摇篮。让我们走进普洱,感受其魅力,参与其保护,让千年文脉生生不息,让绿水青山永续长存。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蒋淋 杨娜 叶欢 钟默 文/图)近日,西盟佤族自治县举办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通过非遗歌舞展演、展品展示、互动体验等形式,全方位展现非遗魅力,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非遗歌舞乐展演在江三木洛广场拉开帷幕,《阿佤人民唱新歌》《甩发舞》《刀舞》等经典节目展现了佤族舞蹈的奔放,《民族团结心向党》《铃响·犇舞》创新演绎非遗与现代艺术的融合,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非遗展示馆内陈列丰富,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木鼓舞、象脚鼓舞道具及佤族织锦服饰、竹编等传统手工艺品,吸引了参观者驻足。工作人员通过图文展板与实物讲解的方式,系统介绍西盟县非遗项目概况及保护成果。
非遗小集市人气火爆,来自各乡(镇)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佤族织锦摊位前,游客可试穿手工佤族服饰,感受佤族织锦的独特工艺;其他摊位则可以选购佤刀、水酒杯、耳环等非遗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