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普洱市生态环境局以创新驱动推动服务升级,构建“全链条服务+精准化保障”环评要素保障机制,在严守法律法规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基础上,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截至2025年5月,已高效审批环评报告书(表)55个,涉及总投资28.12亿元;备案登记项目169个,总投资17.69亿元,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升级服务模式
审批时限“瘦身”。环评报告书、报告表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24、12个工作日,重点管理排污许可审批提速33%,辐射安全许可审批提速35%。
阳光透明效率高。在普洱市人民政府网站和政务服务网推行审批要件、流程、结果“三公开”,85%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
服务日解难题。将每月第一周的周一定为“审批服务日”,采用“线上会诊+现场办公+专家帮扶”等模式,顺利解决了一批重点项目审批难题。
全过程跟踪服务。设立政策专员,引入省级专家团队,为造纸、矿产、光伏等项目提供“方案论证、技术审查、审批指导”的全流程服务。全市56个光伏项目,已完成环评审批49个,完成率达87.5%。
精准帮扶。致函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收集拟实施重大项目的环评情况,建立重大项目环评服务清单。对照服务清单,逐一发放审批服务单,推行“政策、技术、审批”三上门机制,主动解决云景林纸76万吨化学浆、思茅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改造等项目难题,大幅节省了企业时间成本。2025年,发放审批服务单107份。
强化要素保障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防“弯路”。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深度融入项目前期,通过云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智能查询平台等数字平台,帮助企业优化项目选址、选线,规避环境敏感区域,从而降低投资风险。1至5月,为130余个项目提供选址预审服务,从源头规避了环境风险。
“1+N”政策闭环管理。构建“前期服务+过程指导+后期监管”责任体系,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5条措施及《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重点项目环评要素保障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重点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等配套文件,形成“服务标准+技术规范+监管机制”政策闭环。
通过“审批做减法、服务做加法、发展做乘法”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普洱市生态环境局不仅提高了审批效率,还大幅降低了企业环评成本,赢得了经营主体的高度认可。(普洱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