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 通讯员 李兴盛 马淑 罗永婧)连日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相继在恩乐镇、古城镇、按板镇举行新品种红螯螯虾投放试验示范活动,旨在确保粮食生产面积不减少的同时,增加水产品经济效益,实现“一田双收、生态双赢”,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
在恩乐镇玻烈村投放现场,养殖户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向40亩稻田投放6万尾虾苗。截至目前,镇沅县已在古城镇河西村、按板镇玉河村的70亩稻田投放105000尾虾苗。
据介绍,此次投放的虾苗均得益于2025年中央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的项目。该项目计划在今年完成220亩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示范,预计投入资金50万元,涉及思茅、江城、景东、孟连、镇沅等县(区)。同时,还将组织基层渔技人员和养殖大户进行培训,为大面积推广“稻+红螯螯虾”种植养殖作准备。
恩乐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说:“稻渔综合种植养殖可改良土壤通透性,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让稻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市渔业发展中心主任石绍龙介绍,2024年,在思茅区龙潭乡实施的50亩“稻+红螯螯虾”试验示范项目中,稻、虾亩产值达9000余元,实现利润3600元,经济效益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