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6月19日,市政协召开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暨重点提案督办会。市政协主席陆平出席并讲话,强调要通过龙头企业、科技措施、人才资源、现代金融、产品品牌、数字技术及配套保障构建“6+1”的中药材产业体系。要采取成立专班、制定规划、配套政策、建好园区、建设项目、选树品牌、培养人才、建立机制,同步建立普洱市中药材新品种认证机制,成立普洱市中药材产业协会、普洱市民族医药协会、普洱市中药材交易市场等的“8+N”举措推进工作落实,实现全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市政府副市长别燕妮到会通报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并作表态讲话,市政协副主席左永平、左应华,秘书长王国斌出席。
会上,市政协调研组通过人工智能AI通报前期调研情况,督办《关于加快普洱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提案》第205号重点提案,政协委员、专家和相关企业负责人围绕会议主题作协商发言,为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现对发言内容进行摘登,以飨读者。
按照市政协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近期由市政协分管领导带队,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农工党普洱市基层委员会牵头组成调研组,对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市政协持续关注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近年来先后开展专项协商议政工作10余次。五届市政协以来,连续三年将助推全市生物医药(中药材)产业发展确定为年度工作重点,开展专题调研、对口协商和重点提案督办,形成调研报告、协商专报报市委。
据行业部门统计,2024年,全市中药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综合产值达130.46亿元,纳税近3000万元。但是仍存在着产业统筹力度不够、基地标准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实力不强、科研支撑作用不大、缺乏专业交易市场等问题。
调研组建议:一是加强产业统筹,高位推进,建立市级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加快制定系统的、专业的、有可操作性的专项发展规划和具体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能职责,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二是近期重点抓好高品质GAP种植基地建设,“线上+线下”结合加快建设普洱大宗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勐康口岸作为国家药材进口边境口岸作用等。三是系统梳理近年来市政协专题调研、协商议政成果,比如“七个一”意见建议等,广泛听取种植户、专业合作社、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各界意见建议,集思广益、推动工作。(市政协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