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6月19日,市政协召开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暨重点提案督办会。市政协主席陆平出席并讲话,强调要通过龙头企业、科技措施、人才资源、现代金融、产品品牌、数字技术及配套保障构建“6+1”的中药材产业体系。要采取成立专班、制定规划、配套政策、建好园区、建设项目、选树品牌、培养人才、建立机制,同步建立普洱市中药材新品种认证机制,成立普洱市中药材产业协会、普洱市民族医药协会、普洱市中药材交易市场等的“8+N”举措推进工作落实,实现全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市政府副市长别燕妮到会通报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并作表态讲话,市政协副主席左永平、左应华,秘书长王国斌出席。
会上,市政协调研组通过人工智能AI通报前期调研情况,督办《关于加快普洱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提案》第205号重点提案,政协委员、专家和相关企业负责人围绕会议主题作协商发言,为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现对发言内容进行摘登,以飨读者。
●市政协常委、市科协主席 周海燕
普洱市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截至2024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超20万亩,综合产值突破40亿元,培育了淞茂医药、良品益康、大唐汉方等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涵盖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普洱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科研体系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
建议:一是科学编制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充分吸纳科研机构与科研人员的意见建议,用规划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完善平台建设、经费投入、成果转化、科研管理、绩效分配、奖补激励、人才培育机制等,探索设立科技类项目基金,对企业研发、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支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依托淞茂、大唐汉方等企业平台,与浙江大学、云南农大等院校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实训基地”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三是创新科技招商新模式。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科研成果与市场精准对接,走活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科研新模式、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的招商新路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四是打造区域品牌与市场矩阵。聚力打造“普洱药谷”IP,整合茯苓、白及、龙血竭等优势品种,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支持企业入驻京东健康、阿里大药房等平台,建立普洱中药材电商联盟。五是强化科技服务与人才支撑。充分发挥基层科协组织作用,搭建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交流平台。加强与省内外专家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内智”与“外智”的互动与结合,为普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智力、人才支撑;加大柔性引进省外专家力度,联合职业院校定向培养“中药技工”,破解基层人才短缺难题。六是健全部门协同推动机制。以“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整合各部门的政策、资金,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重点事项、重大项目,形成工作合力,破解发展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