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普洱市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基层实践典范,生动诠释了在党建引领下,党员带动、群众参与发展的良好局面,营造了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普洱日报讯(景东县锦屏镇)近年来,景东彝族自治县锦屏镇斗阁村建立“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基层治理”的发展模式,以“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基层治理、深化基层治理提升人居环境”三个板块为工作重点,以“小积分”量化基层治理工作为激励机制,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提效、基层治理提质、人居环境提升的新路径。
“党建+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增收有路径。村党组织牵头成立斗阁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将承包经营的土地进行统一流转,吸引优质企业入驻,推进烤烟、蔬菜、甘蔗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有效解决了土地利用“小、散、弱”等问题。2024年,共流转土地1100余亩,实现土地流转服务费7万余元。积极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协调土地流转、解决用工问题、提供技术指导等。2024年,收取生产经营服务费15万余元,构建农民增收、企业受益、集体创收的良好局面。同时,通过租赁、承包、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盘活闲置资产,吸引优质微小企业入驻发展二三产业。2024年,带动全村5500余人次就地就近就业,务工收入500余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43.14万元。村党总支每年从村级集体经济中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奖励资金,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党建+队伍建设”,社会治理推进有保障。立足“能人+志愿”模式,通过“村组摸排+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的方式组建127人的工作队,明确片区工作队队长、副队长、网格员的工作职责,制定工作规则和运行机制,确保基层治理工作队高效运转和充分发挥作用。
“党建+环境提升”,人民幸福安康有底色。完成斗阁村63户村民的生活污水治理管网建设,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村民议事会等形式,全面调动党员、网格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支部推动、党员带动、网格互动、群众行动”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今年以来,斗阁村充分利用村组闲屋空地、道路两旁及庭院周边等空间,宜花则花、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切实改善村庄整体面貌,增加群众收入。
“党建+积分激励”,全民参与治理有动力。研究制定“积分奖励”办法,将开展学习宣传、人人有责排查问题矛盾、村组上阵化解矛盾纠纷、互帮互助关爱特殊人群、常态长效开展移风易俗、全民参与促进乡村发展等重点内容纳入“积分奖励”范围。今年以来,全村126个家庭参与其中,通过“小积分”实现了村庄“大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