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忆当年,在全国抗战的洪流下,普洱各族儿女同仇敌忾,或奔赴前线,或参与后勤保障,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西南边疆的安全。普洱抗战的壮烈篇章,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抗战精神,与全国人民共同铸就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丰碑。今天,我们缅怀这段历史,更要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征程上砥砺前行。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国民党政府的一系列妥协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慨和强烈反对,普洱掀起了抗日救亡活动高潮。随着日军在东南亚战场上的不断推进,普洱遭受了日本军队的直接侵略,普洱人民积极参与抗击侵略者的斗争。
一是组织抗日救亡活动。“九一八”事变后,普洱中学的师生组织上街游行,抵制日货,在澜沧、宁洱、磨黑等地的共产党员四处奔走,宣讲抗日救国,动员民众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
二是捐款捐物。1942年1月,中国远征军陆军第六军93师开赴东南亚前线抗日,途经思茅。当时,思茅县正处在大瘟疫和饥荒之中,但顾全大局的民众和政府一起把全县公、私粮仓中的粮食捐出,筹集了20多万公斤稻谷,充作军粮支援军队。1942年,中国远征军在东南亚战场失利,被迫退入国内思茅、孟连等地,在越南的法国、越南军队1700多人退入江城,加重了普洱人民的负担。但普洱人民以抗日为重,克服重重困难,接济了他们。据不完全统计,政府组织的捐款捐物中捐款17764元法币,调集军粮593928公斤。
三是日本飞机的轰炸和军队的进犯。1942年5月24日,日机轰炸思茅,投弹11枚,炸死市民4人、伤2人,炸毁民房71间;1943-1944年,日本飞机又多次轰炸澜沧、孟连、西盟,炸死炸伤多人。累计日本飞机对普洱进行了11次轰炸,炸死20人,伤25人。在日军飞机的轰炸下,普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被打乱,人员恐慌,社会不安宁,造成了很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中被日军飞机炸死20人,参加运送军需物资死亡94人,阵亡的普洱籍参军官兵273人,共计387人。经济损失高达578340元法币。
四是运送军需物资。政府和军队征用大量人力物力运送军需物资、修建机场,仅江城就出动了六千多名民工。为了抵抗日寇的侵略,普洱人民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支援前线。
五是修建机场。中国远征军第六军93师入缅作战途经思茅,普洱成为物资转运关键节点,滇缅战场枢纽点。1943年9月,在思茅坝子东南部曼连寨脚修建抗日机场,宁洱、思茅、江城等各县立即派出四千余民工。仅用了四个月就建成了机场。机场建成后,对同盟国军队反击东南亚的日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是积极参军。战争期间,大量青壮年参军,普洱有近万名青壮年参军。抗日战争时期,景东先后有1000多人参加了抗战,仅1937年就有300多人参加;江城县动员6000民工运送军粮、修建思茅前进机场。
七是护送美国援华空军。抗战期间,美国援华空军曾与日本侵略军飞机在景东县漫湾、林街一带和景谷县城上空发生空战。先后有美国飞机迫降和坠毁在景谷、景东、宁洱,生还的飞行人员由当地县政府派专人送到昆明等地。
八是组织佤山抗日自卫总队。1942年5月,日军从缅甸向中国滇西进犯,于当年夏天入侵佤山地区,日本飞机多次轰炸孟连、澜沧、思茅等地。为了组织武装力量抗击侵略军,1942年秋,中共中央南方局派中共党员、《新华日报》记者江枕石以商人身份来到澜沧,深入佤山边境未定界的勐茅(新地方)、敢散、莫咧、敢色、业烈、南亢武、蛮盾等佤族部落村落进行社会考察。江枕石认为凭借时任澜沧县保安大队长的地方实力人物、爱国人士罗正明的声望、财力和武装力量,可以组建一支抗日武装。在江枕石等人的鼓励下,罗正明同意在佤山组建游击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4年夏,驻防滇西的国民党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任命罗正明为南咔佤山区自卫队司令,罗正明所率的保安自卫大队改称佤山自卫队。为取得佤山十七王的支持,罗正明率领的游击武装进驻佤山,与西盟佤族土司代办李扎体会晤,达成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共识,并在佛寺喝咒水盟誓。罗正明专门拜会佤山十七王以及大小头人,在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后,在允恩召集1000多人,举行剽牛盟誓大会,同饮咒水,庄严盟誓:誓死团结抗击日寇,永不反悔!
1945年2月,罗正明在允恩成立佤山抗日自卫总队(以下简称“自卫总队”),下辖5个大队,罗正明任总队长,尹溯涛任政治部主任,李晓村任军需主任。部队组建后,广泛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影响不断扩大,思普区一些青年及爱国人士纷纷加入,队伍发展到800多人。罗正明命人在自卫总队营房大门上书写对联“公孔二山(公明山、孔明山)雄峙,设营期间,以政治开发边疆,建树边疆;沧怒两水(澜沧江、怒江)回环,筑垒于中,用军事充实国防,巩固国防”,横批“还我边疆”,表达了自卫队誓死抗日的决心。部队没有政府补给,军需完全靠罗正明的马帮贩运商货所得解决,部队物资紧缺,生活条件艰苦,但官兵们的士气非常高昂。
1945年3月下旬,自卫总队向盘踞在边境一带的日伪军发起进攻。自卫总队兵分三路,中路收复满象,挥戈直指日军指挥中心班阳;南路从孟连跨过南卡江,攻下班散后,西进攻打中弄、南亢武等日军据点,将日伪军逼退回班阳;北路由刘亚南率第五大队从沧源县勐董出发,收复蛮国、班洪等日军占领地后,在北上的两个大队配合下攻打新地方日伪军指挥中心。三路雄师所向披靡,侵略者闻风而逃,自卫总队顺利开进,对班阳形成东、北两面夹击之势。紧接着自卫总队乘胜前进,在班阳土司的配合下,直捣班阳。各地土司头人也率部配合自卫总队作战,将日伪军赶过滚弄江,收复了佤山南部及十七王地。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告无条件投降。英国政府无视中国政府主权,公然将佤山地区划入“英缅版图”中的英属殖民地缅甸佤州,并以此为借口要挟中国政府,逼迫佤山抗日自卫总队退出佤山。国民党政府迫于英国政府的外交压力,说自卫总队有被共产党“赤化”的嫌疑。10月,国民党政府下令解散自卫总队。1946年初,自卫总队在南糯山与英国牧师永享乐率领的来犯英军决战,打得敌人溃不成军,狼狈而逃。
1946年3月,佤山抗日自卫总队在国民党政府的压力下被迫解散。自卫总队解散后,罗正明、刘亚南、李晓村、尹溯涛等继续寻找共产党组织,又投入共产党领导的反蒋武装斗争。佤山抗日自卫总队在思普地区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历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思普地区的胜利成果。
普洱抗战是全国抗战的一部分,普洱人民胸怀全局、甘于奉献、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抗战精神仍然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而不断努力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