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鄢凡凯 文/图)6月24日,一场以中老铁路为纽带的跨境交流活动在境内告一段落。来自中国、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泊尔等10多个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青年代表组成“Z世代”创作营,共同参加了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广播电视局和云南广播电视台承办的第四届“Z世代”澜湄短视频XIU活动。创作营成员们沿着中老铁路探访了昆明、普洱、西双版纳等地,亲身感受区域协同发展的强劲脉动。
在首站昆明,青年代表在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现场感受区域合作的新气象,并在王家营南站目睹了中老铁路联合货运场的繁忙景象:搭载东南亚“树熟榴莲”的冷链专列,生动诠释了铁路科技如何重塑跨境生鲜贸易的时效与品质;斗南鲜花市场,每日依托便捷交通完成巨量交易,娇艳的鲜花乘着钢铁快车远销四方,成为“一带一路”上馨香四溢的贸易名片。
当列车驶入普洱,营员们踏上沧桑的茶马古道,重走这条见证了古代贸易辉煌的传奇之路。古道上的马蹄印痕与现代的铁轨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无声诉说着从马帮驮铃到钢铁动脉的巨变。在普洱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他们近距离观察现代化普洱茶制作技艺,体会传统工艺如何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围炉煮茶的温馨场景中,升腾的不只是普洱陈韵,更是青年们对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热切探讨。在昕艺咖啡,营员们从咖啡产业的发展中看到了普洱多元经济的活力。
“通过中老铁路,我更加了解普洱,茶马古道被中老铁路赋予新生,让普洱茶香飘得更远。”来自泰国的营员陈慕筠感慨道。
在普洱学院和云南农业大学热作学院,短视频创作培训搭建起青年沟通的桥梁。网红“丁同学”带领大家漫步校园,以青年视角诠释普洱特色农业,展现出普洱在农业科研与实践方面的成就。普洱这一路的行程,正是中老铁路促进跨境交流的生动缩影。
离开普洱,列车继续向南驶入西双版纳。勐腊望天树景区的热带雨林探索,让青年们深刻体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景洪傣药馆展示的民族医药智慧,曼掌村文旅示范村呈现的乡村振兴画卷,无不体现着铁路沿线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和谐共生。
从中老铁路冷链专列的“科技硬联通”,到围炉煮茶的“文化软交融”,这条钢铁纽带正重构区域发展逻辑。正如创作营成员们所说的那样:“车轮滚动,联通的不只是货物,更是思想与机遇——它让茶马古道的马蹄声,化作了新时代的共赢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