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云资讯 >> 墨江 >> 正文



【新农村 新农业 新农人】一粒米撬动大产业——墨江县紫米铺就乡村振兴新“稻”路


来源:《普洱日报》  臧灵 时间:2025/07/04/ 12:11 点击:




紫米飘香 烟叶生金

从紫米文创到非遗体验,从智能电烤房到精细化田间管理,普洱市正以特色产业为支点,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 通讯员 柴婧 常双赫 刀咏 文/图夏日,在北回归线穿城而过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一片片梯田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微风拂过田间,一株株嫩绿的紫稻秧苗茁壮成长、绿意盎然。

近年来,墨江县紧紧围绕“北回归线和昆曼大通道上的绿色高端产业示范县”定位,利用“云南名牌农产品”“云南六大名米之一”等品牌效应,以争创“一县一业”墨江紫米产业示范县为抓手,加强组织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切实推进墨江紫米产业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现代化,多举措擦亮“中国紫米之乡”名片。

在发展紫米产业中,墨江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由村党组织牵头,整合土地资源,推动紫米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党员带头示范种植优质紫米品种,合作社和企业为种植户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农资采购、产品销售等一站式服务,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紫米亩产效益。

同时,整合项目资金,完善灌溉基础设施,提升产业承载力。2024年,墨江县紫米产业覆盖15个乡(镇)、113个村、5004户农户,种植面积2.5万亩,实现农业产值7775.2万元。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墨江县加快紫米及紫色产业育种步伐,抓紧抓好老品种提纯复壮及优新品种引进、繁育、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目前,总投资350万元的墨江紫元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建设完工,储存紫谷种子5880公斤;完成墨江紫谷提纯复壮种植面积110亩,墨江紫谷原种入库保存3000公斤,有效保障了墨江紫米规模化种植用种需求。同时,引进试种滇香紫1号、紫两优737等新品种,对紫米种植进行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形成与资源优势相适应的墨江紫谷生产示范基地。

在延伸产业链方面,墨江县以市场为方向,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围绕紫米特色延伸产业链,培育了紫归、印象哈尼、紫品贡等精品原米品牌,开发紫米八宝饭、紫米鸡、紫米肠等“紫色”食品,推出紫米封缸、紫米花雕、紫米花酿等精深加工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墨江县已完成260平方米产服中心提升改造,建成450平方米紫米饮食文化体验店、80平方米传统紫米加工碾子房、230平方米有机紫米服务站。

在墨江县联珠镇栖马村紫米种植基地,巨幅彩色稻田画构成亮丽景观,吸引市民及游客纷至沓来。近年来,墨江县农科局依托农文旅融合模式,深度挖掘紫米文化的休闲观光价值,打造高质量田园综合体。

在融合发展中,墨江县抢抓乡村旅游契机,采取“农业+文化+旅游”模式,整合特色农家小院、古典建筑院落、民间民俗艺术文化资源,强化旅游环境提升和配套设施建设,谋划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力促农业、文化、旅游互联融合发展。每逢紫米丰收季,举办“哈尼丰收节”,推动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同时,开发了梯田生态景观、克曼村哈尼牛皮大鼓和哈尼歌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项目,打造了哈尼特色紫米庄园。目前,已建成哈尼文化传承展示舞台180平方米、哈尼紫米歌舞广场360平方米、哈尼文化体验长廊160平方米、哈尼特色寨门60平方米。

从一株秧苗到“紫色经济”,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墨江紫米,正沿着产业化、品牌化、科技化的发展道路,走俏全国市场,书写“一粒米撬动大产业”的乡村振兴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县区看台】墨江县颁发首批林地类不动产权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