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付利琨 图片由糯扎渡水电厂提供) 当初夏的微风掠过澜沧江幽深的江水,漾起细碎的波光,岸边的学生们高效协作,小心翼翼地将盛满鱼苗的水袋倾泻向江水。刹那间,一万尾叉尾鲇鱼苗宛如泼洒出的墨色星点,奋力摆动着尾翼游入江中。
在华能澜沧江公司糯扎渡水电厂(以下简称“糯扎渡水电厂”)的转运码头,普洱市第一中学“华能希望班”(以下简称“华能班”)的100余名师生与共青团普洱市委、市县(区)农业、渔业等相关部门共同进行了一场鱼类增殖放流活动。由糯扎渡鱼类增殖站繁育提供的一万尾鱼苗放流澜沧江,将有效激活水体自净能力,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这是普洱市第一中学2025年“华能班”研学活动的第一站。
随后,师生们走进电厂发电机层,沉浸式地了解中国水电发展历史和水力发电原理,还参观了“两站一园”——动物拯救站、鱼类增殖站和珍稀植物园。
“这次研学最大的感受是科技与生态的深度结合,糯扎渡水电厂不但建设了一个巨大的民生工程,还建设了‘两站一园’,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建设,这就是人与生态和谐共生的体现。”高一年级的杨晨怡在交流研学收获时说。
自2021年起,共青团普洱市委积极联动华能澜沧江公司及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助学育人项目”——第一届“华能班”,共投入资金240万元,资助普洱市第一中学10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3年高中学业。通过设置教师培训专项基金、教育实践专项基金和“华能奖学金”等,助推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年,首届“华能班”100人参加高考,一本率100%,其中57人考上“211工程”与“985工程”学校。据普洱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张崇禄介绍,这些学生在学校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在学校的文体活动、创新创优活动中都表现突出,在学生群体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2024年9月,华能澜沧江公司继续投入资金58万元启动第二届“华能班”项目。“我们在深入总结首届‘华能班’的办学经验后,继续优化学生培养机制,加强教育引导、研学实践、信息化体验、奖优激励等,帮助边疆民族地区优秀及困难学子享受到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糯扎渡水电厂水库部员工刘正平说。
华能澜沧江公司在不断创新突破,成功攻克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众多前沿技术难题的同时,积极践行央企社会责任。早在2006年,公司就启动支持云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千万工程”计划,涵盖教育、医疗、民生等领域。
糯扎渡水电厂在普洱市通过实施乡村道路改扩建、人畜饮水工程、人居环境提升等项目,助力解决群众“上学难、出行难、饮水难”等急难愁盼问题。累计在普洱市投入3990余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94个,惠及思茅、澜沧、镇沅、宁洱等7个县(区)。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的对口帮扶县。2016年至2020年,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共投入13.5亿元帮扶澜沧县,项目资金覆盖全县20个乡(镇)、156个贫困村,有效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
从增殖放流守护澜沧江生态,到设立“华能班”点亮边疆学子希望,再到精准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华能澜沧江公司以扎实行动践行央企担当,生动诠释了企业实干兴业、心系“国之大者”的责任,铺就了一条科技、生态与人文协同共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