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种养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年来,普洱市立足生态优势、深挖资源禀赋,通过“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促进传统农业从“靠天吃饭”到“科学种养”的跨越,从分散经营到全产业链发展的蝶变,绘就了乡村振兴的斑斓画卷。
普洱网讯(通讯员 鲁昱颖 周丽青 文/图) 时值盛夏,走进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上允镇上允村芒满村民小组,一排排现代化的蔬菜大棚有序排列,棚内一片生机勃勃,农户们正忙着整地、采摘、装篮,一派丰收景象。
“我们寨子以种菜为主,以前种菜靠天吃饭,现在建起了78个规模化蔬菜大棚,改变了以往“季节性露天种菜”的传统模式。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形成了‘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的良好氛围,大棚蔬菜产业走向了规模化、科学化种植。”村民小组长赵正华说,目前芒满村民小组共有43户农户种植蔬菜,其中38户采用大棚进行种植。相较于传统露天种植,大棚种植可以有效抵御自然灾害,调控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生长环境,显著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且错峰上市使蔬菜价格更具优势。
“这些大芫荽要拿到澜沧县城去卖,种一茬大芫荽可以采收三四个月,很划算种植。”村民吴林达精心挑选着刚采收的大芫荽说,目前种了4.7亩蔬菜,其中大棚种植1.7亩,露天种植3亩,每年可实现毛收入10万余元。
如今的芒满村民小组,家家户户把大棚当成“聚宝盆”,蔬菜大棚年产值达230万元,让村民实现了增产增收,同时也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