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网讯(通讯员 德安乡 李 执)“施工队长+乡土工匠+施工班组+全民皆工”,德安乡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中,将党建引领、群众参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探索出“施工队长+”四位一体创建模式与群众“五个共同”参与机制,让乡村面貌实现“美丽蝶变”,还以腊肉火腿腌制等特色产业为纽带,激发各族群众共建共享共治的积极性,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为村庄发展构建了共享新空间。
德安乡兰庆村张家寨鸟瞰图 李 执 摄
德安乡兰庆村张家寨远景 李 执 摄
“施工队长”深耕细作绘蓝图。在“千万工程”项目建设中,乡党政主要领导挂帅担任“施工队长”,通过多次村组会议及座谈会等,广泛征询群众意见,针对村内旱厕多、私搭乱建突出等问题,研究确定以“一拆五建”为主要建设内容。施工过程中,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与群众同工同劳,全程参与设计、施工和验收。目前,村组道路、环境卫生等得到了全面提升,村寨特色风貌及群众居住环境也得到显著改善。
德安乡党群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李 执 摄
德安乡党群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李 执 摄
“乡土工匠”大显身手建家园。在兰庆村,驻村工作队与当地木匠、泥瓦匠等乡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他们将专业技能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在乡村建设中“大显身手”。村民段锦平用泥瓦手艺制作芦笙等特色塑像;木匠师傅苏忠培利用“闲置木料”打造精美木质景观,同时带领村民用石子铺路、碎石砌花坛,这些就地取材的“精品力作”,不仅美化了环境,团结了群众,也传承了当地的民族民间文化。
德安乡党群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李 执 摄
村小组长带领群众修路 李 执 摄
“施工班组”团结协作焕新颜。乡干部与工作队员组成的施工班组,挂包到农户、包干到片区,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按照“一户一方案”协助农户开展拆临拆违、庭院美化等。乡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党员干部杨涛发动外出劳动力返乡参与建设,将挂包户脏乱的庭院和废弃烤烟房改造成小花园和小菜园,此举赢得村民一致好评。
德安乡党群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李 执 摄
县委宣传部到德安乡开展“绿美”主题党日 李 执 摄
“全民皆工”共建共享新空间。德安乡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一捐四献”活动,群众积极捐款、献智慧、献劳力、献土地、献物品。“以前村里又乱又脏,现在大家一起动手,路宽了,环境美了,连心情都跟着舒畅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村民周保林感慨道,在这种氛围下,各族群众拧成一股绳,共同为村庄建设添砖加瓦,不仅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也为乡村振兴插上了活力的翅膀。
德安乡美丽庭院 李 执 摄
德安乡美丽庭院 李 执 摄
“兰庆村的腊肉、火腿已经小有名气,接下来计划扩大生产规模,打造电商销售渠道,让更多人尝到兰庆的美味,以此带领乡亲们把日子过得更红火。”兰庆村党总支书记岳忠剑满怀信心地说。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兰庆村积极挖掘发展特色产业,创新开发腊肉、火腿腌制等深加工产业。
兰庆村大枧水火腿 李 执 摄
德安乡依托丰富的物产资源和传统工艺,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推动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乡村从“环境美”到“产业兴”“生活富”的跨越。如今,德安乡各村村庄逐渐变得干净整洁、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生活蒸蒸日上,一幅美丽宜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