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近年来,普洱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凝聚多方力量,搭建思想道德教育、传统文化传播、青少年交流、研学实践及爱国主义教育平台,为未成年人成长提供多元支持;关注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落实高等教育救助政策;举办“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激发科学兴趣,助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普洱日报讯(普洱市思茅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普洱市创建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文/图)近年来,思茅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致力于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各族青少年交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五大平台。作为校外教育的重要阵地,中心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4年以来,中心连续多年获云南省校外工作联席会议通报表扬,2017年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2018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研学基地。
深耕民族团结进步沃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传承红色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教育活动中。通过讲解民族团结知识、播放宣传片、介绍普洱市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引导青少年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筑牢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拓宽校外课程教育多元路径,搭建青少年交流成长平台。中心充分发挥校外教育资源阵地作用,依据各族青少年特点,以培训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推动校外教育活动,丰富青少年的第二课堂。整合资源,聘请文艺、体育专长教师担任辅导员,开设国学经典诵读、书法、美术等二十余个特色项目,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课程。同时,开办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公益课堂、国学经典亲子读书会、“艺享小厨”中华美食劳动实践公益课堂等,通过阅读、表演、体验等方式,推动各族青少年坚定“五个认同”,打造覆盖90余所学校、6万余名青少年的交流平台。
打造特色研学实践品牌,绽放民族文化互鉴共融之花。中心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研学实践教育网络,通过深入开展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组织中小学校联合开展“追寻历史足迹,传承精神力量,共筑团结之花”红色研学活动,依托红色教育基地,让孩子们在红色精神洗礼中赓续红色血脉。组织开展“品味茶香情系茶城”研学活动,以普洱茶、普洱咖啡为载体,组织学生到茶园、咖啡庄园等地实践,举办茶艺大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和动手能力。此外,“圆梦蒲公英——美丽中国”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生物多样性实践、学习中草药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拓展平台辐射创新维度,绘就“中华民族一家亲”时代画卷。中心创新民族特色校外教育活动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结合地域特点,组织青少年参与扎染、陶艺、刺绣等传统技艺体验活动,树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持续开展“城乡手拉手”实践活动,组织文艺演出、交通知识讲座、参观科技馆等活动,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