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
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
2024年10月
省文旅厅、省民宗委、省民政厅等部门
联合印发了《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
(以下简称“《三年行动》”)
其中边境幸福旅居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之相随的是
我省积极推进边境旅游示范村建设
不仅促进了旅居业态快速发展
还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起来看看全省各地
如何打造边境幸福旅居新业态
游客在贡山县独龙江边游览拍照。(郝亚鑫 摄)
推进边境幸福旅居
云南这样干
目标
以边境374个行政村(社区)、3824个自然村为依托,2024年先行试点建设30个边境旅游示范村。
到2027年,全省边境旅游示范村产品类型丰富多样,市场主体活跃壮大,建成一批有特色、有品牌的边境旅游示范村。
要把旅居云南培育成云南旅游的升级版、乡村旅游的新空间、乡村建设的新方向、文化传播的新通道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好方式,以加快推动云南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在“边境幸福旅居”板块,旅居更是被寄予厚望,政策明确提出要推动边境旅游观光向边境幸福旅居转变。
2025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云南省旅居发展正负面清单》,提出在发展旅居中要支持建立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吸纳当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支持非遗、文创产业等。同时,禁止违反国土空间规划,禁止大拆大建、过度商业化,禁止突破环境容量等,对边境幸福旅居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沧源县翁丁村新貌。(沧源县勐角民族乡供图)
打造边境村寨旅游带
这些地方“玩场”多
“新玩场”1
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瑶族群众世居于此。近年来,当地发展以“瑶族妈妈客房”为核心的民族风情旅居产业,引入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团队进行规划设计,将村民传统的热带干栏式木楼改造为独具特色的“瑶族妈妈客房”。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原生态热带雨林风光,还可以住进民族特色鲜明、现代化设施齐全的瑶族民居中。2024年,河边村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带动群众增收100余万元。其中,“瑶族妈妈客房”订单1000多单,创收80余万元。
“新玩场”2
西盟县马散村永俄寨文艺演出队。(西盟县委组织部供图)
普洱市西盟县勐卡镇马散村推出了“记忆老城区—民族团结盟誓塔—永俄湖—永俄寨”自驾游和团队游线路,打造集观景、采摘、垂钓等于一体的复合型旅居目的地。同时,当地群众自发组建“雨窝”文艺演出队,吸引了许多旅居客前往。
“新玩场”3
游客在镇康县刺树丫口村游客接待中心开展读书沙龙活动。(赵玉雪 摄)
临沧市镇康县南伞镇刺树丫口村距边境线仅50米。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边关风景旅居,将全村55户村民纳入农旅专业合作社,盘活100亩闲置土地建设农业观光园。同时,要求来村里投资的企业优先聘用本地村民。如今,村里三分之一的村民从事旅游业。2024年,当地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居客1240人,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超200万元。
“新玩场”4
绿春县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梁荣生 摄)
近年来,红河州立足边疆民族地区优势,通过体育精神引领、体育文化赋能、体育赛事驱动,以地域特色为依托、以文化认同为内核、以群众参与为根基,有效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绿春“哈尼族十月年”射弩、陀螺和摔跤比赛,金平傣族泼水节的龙舟赛,河口瑶族盘王节踩高跷……民族节庆和体育赛事,受到越来越多旅居客的喜爱。
近3年来
全省建成36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组织2.9万名各族青少年跨区域交流
推出162条旅游线路
省外来滇旅居人数达400万人
各族群众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中
手足相亲 守望相助
在边境幸福村中
各族群众如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敬请期待后续报道
策划:云岭先锋全媒体
转自:云岭先锋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