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网讯(普洱市文明办)走进夏日的思茅区六顺镇南邦河村,只见茂密的竹林和榕树掩映着幢幢楼房,房前屋后五颜六色的鲜花肆意绽放。曾经脏乱差的南邦河村,通过抓产业发展、抓生态建设、抓乡风文明建设、抓基层治理,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栖居地。今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南邦河村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红色引擎激活产业活力。南邦河村党总支、村委会通过入股大象精品咖啡庄园、出租厂房给普洱惠丰配肥有限公司、把闲置弃土场租赁给木片加工厂等方式,有效激活产业活力,带动村级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在巩固咖啡、茶叶两大传统产业基础上,引入杨梅种植项目。2024年6月,南邦河村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湖畔杨梅种植合作社开展合作,租赁集体林地作为项目承载地。项目一期栽种东魁、特早梅等品种360亩,年内将再完成600亩标准化种植,形成960亩连片杨梅种植基地,为山区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示范样板。项目实施以来,通过“培训+上岗”方式,组织村民参与管网铺设、苗木栽种等环节,日均用工量达40余人次,实现了“务农不离乡、增收不离家”。项目建成后,累计支付村民小组集体土地租金192万元,村民务工收入可观,惠及农户143户,形成“企业扩规模、集体增积累、农户得实惠”的良性循环。
绿美画笔勾勒乡村新颜。南邦河村站房村民小组从集体经济中拨出120万元,开展绿化亮化、村容村貌整治等,建设爱心厕所2座、花池11个、小公园1个、公共停车场3个,进行墙体绘画260平方米。同时,推出“卫生环境自理+空间环境自拆+人居环境自整”的村庄整治“三自法”,各家各户利用废旧的坛罐、瓦片、砖头、轮胎等创意美化环境,自行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在站房村民小组的示范引领下,其他村民小组投工投劳投资金,开始了村庄的“美颜”之路。截至目前,南邦河村从村级集体经济中共拨付102790元,支持7个村民小组用于绿美乡村建设。
多措并举激发内生动力。南邦河村通过实行分片区管理、“积分制”等举措,激发村民们参与村庄共建的热情。其中,将“门前三包”、参与公益活动等行为转化为积分,每季度评选出“积分冠军”“优秀片长”,以表扬取代批评教育,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发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另外,南邦河村还注重教育引导,通过“村级集体经济为资金来源+志愿者捐助”方式,奖励新入学的大学生,激励村民重视教育、培养人才,为村庄的未来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