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网讯(通讯员 朱榆 倩陶昊)入汛以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遭遇多轮强降雨,防汛形势严峻。全县“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以下简称“1262”机制)高效运转,成为凝聚各级防汛力量的纽带。
强降雨刚过,江城县勐烈镇桥头村的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就来到农户家中,逐项排查灾害隐患点,反复叮嘱住在山谷溪流周边的农户提高警惕、加固门窗,时刻关注水流变化。
在勐烈镇大新村,勐烈镇自然资源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与村干部对地质灾害点展开了拉网式排查,并向村民发放“明白卡”,详细讲解滑坡前兆识别、应急逃生路线等知识。
为筑牢防汛安全线,勐烈镇强化多环节防控,要求各灾害隐患点监测员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做好全天候巡查。镇、村两级组建的应急救援队伍时刻待命,全力确保汛情早发现、快处置。
在近期强降雨防范工作中,勐烈镇严格落实“1262”机制,通过建立隐患点动态监测台账,实现风险区域全天候管控。截至目前,已向辖区村(社区)及重点隐患点发放防汛“明白卡”200余份,确保预警信息实现“点对点”精准传递,构建起镇、村、组三级联动的防汛责任体系。
在江城县气象局指挥中心,电子显示屏实时呈现全县降水实况、卫星云图演变趋势。作为“1262”机制的核心技术支撑,气象部门通过智能化监测平台为全县防汛决策提供精准预报服务。“汛期以来,我们已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江城县气象局副局长张定山表示,通过建立多部门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应急、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数据实时互通,确保强降水、地质灾害等风险预警直达一线。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布各类信息280期,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4次,提级(Ⅲ级)响应1次。通过“1262”机制叫应乡(镇)121次、调度13次,组织危险区域71户257名群众实施转移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