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警方声音 服务百姓民生
守护万家灯火 绘就平安画卷
《普洱警声》上线开播!
大家快来收听~
2024年9月24日
习近平总书记给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后代回信
蕴含了对民族团结进步的
殷切期望和重要指示
普洱市宁洱县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
迅速组织全警深入学习
宁洱县公安局民警做客直播间
就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
公安工作深度融合
与大家在线交流
问:请问宁洱县公安局是如何组织学习领会重要回信精神的?
答:收到回信以来,宁洱县公安机关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热潮,纳入县局党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局务会,选派领导干部参加专题研讨班学习。
纳入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学习计划和全警政治轮训反复学习领会,原原本本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全文,进一步凝聚“我们都是收信人”的思想共识,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坚决扛起当好“收信人”、做好“答卷人”的责任担当。
问: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公安工作深度融合,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执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守护者,我们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主线,全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公安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协同共进,确保辖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国家安全屏障。宁洱县内居住有汉、哈尼、彝、傣等14种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5.5%,民族地区的稳定直接关系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公安机关作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政权安全的“刀把子”,必须将促进民族团结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
社会稳定基石。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只有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能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夯实平安建设的根基。公安工作点多面广,直接面向各族群众,是感知民族关系、化解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的第一线。
执法公信力体现。公安机关严格规范文明执法,依法平等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本身就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我们的执法行为都可能对民族关系产生影响,必须高度自觉地将民族团结理念融入执法全过程。
服务群众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安机关的根本宗旨,“人民”包含了各族群众。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升服务各族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警民鱼水情的必然要求。
应对风险挑战。推进深度融合,有利于我们更敏锐地洞察风险、更精准地打击犯罪、更有效地筑牢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边境安稳的安全防线。
问:推进“深度融合”过程中,是否有成功案例或经验?
答:磨黑镇的“蛮勐经验”。磨黑镇是滇西南的交通咽喉,辖区内聚居着哈尼、彝、傣、回等17个少数民族,占总人数的65%。磨黑派出所以下胜村哈尼族寨子蛮勐组为试点,推行警民联防机制,民警辅警、党员挂户包组,把15户村民编成1个小组,建成1个联防群体,推选1名党员任组长,负责村民管理教育、信息收集、普法走访等工作,通过邻里守护、警民联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下胜村蛮勐组连续11年实现“零发案”。以“蛮勐经验”为蓝本,通过以点带面,在磨黑镇推广创建“零发案”村组活动,成立267个联防小组,组建一支584人的警务助理员(信息员)队伍,整合社会面公共监控和居民自建探头资源强化网格化巡防管控。
创新基层治理“1358”工作模式在普洱市推广应用。宁洱县公安局始终坚持专项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创新警务工作机制,探索实践了“坚持一个堡垒凝聚力量,紧盯社情民意全摸清、矛盾纠纷全掌握、管理服务全方位三个目标控制阵地,提升信息联通能力、警情快速处置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便民服务能力、法治宣传能力五项能力保平安,组建八支维稳巡防队伍保稳定”的“1358”基层治理模式,推动综合治理和多元化解,让各民族兄弟姐妹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共居、共学、共事,有力促进形成各民族群众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普洱警声》播出时间为
中下旬周二12:00-12:30首播
当日22:30-23:00及
当月周日12:00-12:30重播
收听普洱广播电视台FM93.1
如果时间不凑巧
错过了没听到怎么办?
景迈山APP
蜻蜓FM客户端
阿基米德微信小程
序搜索《普洱警声》
记得锁定收听哟~
转自:普洱警方订阅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