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绘就绿美乡村新画卷
从碧波垂钓的静谧,到绿美公路的蜿蜒,再到“五好”威远的绚烂,近年来,普洱市深挖生态潜力、厚植文化底蕴、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普洱网讯(通讯员 普海波)近年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远镇以好吃、好玩、好看、好听、好在的“五好”工程串联山水人文,将舌尖之鲜、山水之趣、视觉之美、韵律之妙、栖居之悦编织成诗意地图,让游客赴一场“五感全开”的沉浸式农文旅盛宴。
威远镇深挖“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味”的饮食密码:酸枣树茶与暖里咖啡在这里浪漫相遇,春天鲜美百花入味来,万物可舂酸辣唤醒味蕾记忆,芭蕉叶包烧脑花裹着马帮故事,竹筒饭里飘着山野清香,酸笋煮鱼翻滚着雨林风情,千层糕与灰水粽诉说着质朴农家生活。这里还有生态甜笋脆如白玉、芒果金黄飘香十里,180家农家乐、3条周周特色美食街构建起“从田间到舌尖”的美食产业链,让游客在“好吃”中留下威远镇山水馈赠的记忆。
威远镇每年一届的“咖啡杯”农民运动会是全镇各族群众狂欢的盛事,咖啡采摘、犁田、打陀螺等各类趣味赛事轮番上演;象脚鼓舞、欢乐泼水、篝火打跳、星河露营、自助烧烤在威远镇芒发、课里、香盐等村周周上演,白龙公园的中秋节游园、元宵节猜灯谜、端午节包粽子等“我们的节日”为各族群众营造了欢乐的氛围,全年26场民族节庆轮番登场,让游客在“好玩”间读懂威远镇民族团结的诗篇。
穿越3540万年的时光隧道,威远镇芒现村的宽叶木兰化石见证了这片丰饶富庶的茶祖之地;允朵佛寺精湛的雕刻建造工艺、寓意深远的绘画、珍贵的傣族贝叶经是对傣文化的传承;被誉为“中国塔林一绝、华夏一奇”的“塔包树、树包塔”勐卧双塔更是集亚热带风光、文物古迹、民俗文化于一体;7公里丹霞画廊蜿蜒、亿万年地质密码在赤壁悬崖间流淌,这里便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芒玉峡谷;春日木棉花染红江岸,秋日稻田画铺展大地,让游客在“好看”里感受威远镇生态文明的魅力。
2024年,威远镇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象脚鼓舞”舞王大赛,将象脚鼓舞推向更大的舞台,成为威远镇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葫芦丝清音拂过万亩茶山,彝族指尖流淌着“三弦密码”,拉祜族口琴吹出俏皮欢快,民族乐器、民间故事与自然天籁交响成诗,让游客在“好听”时记住了威远镇文明脉络的故事。
威远镇常年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加上雨林、高山、峡谷、溪流、温泉、云海、茶林等风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多彩的画卷。全年平均温度20.3摄氏度,87家精品民宿枕星而眠,冬天的温度适宜,早晨可到吊钟山、白马山、九叠水等旅游景点享受第一抹阳光的沐浴,欣赏壮丽的云海、浪漫的樱花,感受森林氧吧的清新空气,让游客在“好在”中体验威远镇岁月静好的生活。
当茶马古道的马蹄声化作文旅融合的进行曲,威远镇正以“五好”为笔,描绘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版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