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廖智若愚)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普洱市各县(区)、各级党政机关自觉将“过紧日子”理念融入学习教育全过程,通过强化思想引领、创新制度机制、深化科技赋能、严格监督问责,推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见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清廉动能。
以学促行,筑牢思想防线
普洱市将学习教育作为推动厉行节约的“先手棋”,通过多维度思想教育夯实行动自觉。
高位推动强引领。全市各级各部门通过党组(党委)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形式,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关于集中整治违规吃喝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
警示教育筑防线。市政协机关开通“扫码观影”模式,干部职工只需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在手机上观看《持续发力纵深推进》《零容忍》《正风反腐就在身边》等多部警示教育专题片;景东彝族自治县聚焦“吃拿卡要”“利益输送”等问题,通过会议、主题党日等形式剖析违纪人员“一顿饭毁掉政治生命”“一次回扣断送职业生涯”的堕落轨迹,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
基层实践树导向。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指导餐饮服务经营者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各项工作措施,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发布制止餐饮浪费倡议,并探索建立奖惩机制。
制度为纲,扎紧“三公”经费笼子
普洱市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织密厉行节约的“防护网”。
预算管理精细化。思茅区强化预算对执行的刚性约束,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三公”经费支出。2025年“三公”经费年初预算较2024年年初预算下降0.28%,切实从源头上减少不必要的公务开支。市科技局精准实行办公用品“按需采购、少量多次”机制,杜绝囤积和浪费,截至2025年6月底,一般公共预算同比减少24.8%。
审批流程规范化。普洱市督促各县(区)、市级各部门严格执行公务出行平台报备、加油“一车一卡”制度,将公务出行的公车使用、维修、加油、保障全部录入信息管理平台,接受监督管理。市搬迁安置办对公务接待工作中的接待清单、接待审批单等具体流程和审核环节进行规范学习,严防违规审批和接待。
资源利用高效化。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通过跨层级调剂等方式盘活资源,为多家单位调剂使用办公用房3439.15平方米。市水务局要求各科室提前一周报出差计划,由办公室统筹整合科室力量,成立工作组到县(区)水务局指导工作,取得“打破科室壁垒,提高出差效率,减轻基层负担”的良好成效。
科技赋能,激发节约新动能
普洱市以数字化赋能,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提质增效。
无纸化会议全覆盖。全市各级各部门全面推行电子化办公、会议材料电子化展示,减少纸张使用,节约材料打印费用。由市委宣传部汇编的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参阅资料已改为扫码获取电子文档,不再编印纸质材料。市数据局大力推行“线上办会”模式,视频会议、电话会议成为常态,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市数据局收文同比降幅达21%,发文同比降幅达40%。
智慧节能显成效。市行政中心实施能效监测平台建设,通过多项系统全面收集能源消耗数据并在大屏上展示,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为节能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通过照明节能改造、在部分建筑物屋顶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等方式,节能效益每年可达50.61万元。
大数据监管提质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建立“三公”经费动态监测机制,按月统计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支出数据,用“看得见的数字”倒逼节约责任落实,今年上半年“三公”经费支出同比减少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