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枚鲜甜的“景谷甜笋”、一簇簇撑开的“幸福伞”……普洱市依托资源禀赋,深挖特色产业潜能,积极探索多元化、高效化、可持续的强农富民新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普洱网讯(通讯员 鲁昱颖 周丽青)眼下,正值姬松茸丰收采摘的好时节,走进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上允镇上允村,放眼望去,黑色大棚错落有致,一排排用竹竿搭建的“菌床”整齐划一,一簇簇姬松茸破土而出,铺满整个“菌床”。
姬松茸种植大棚内,种植户刀金华一家和经过培训的村民正在采收姬松茸。大棚外,三五成群的村民围在一起,麻利地削去菌根上的泥土,运到厂房内进行清洗、烘干、封存。
“今年是我第一次种植姬松茸,搭棚、育菌、采收都有老板亲自到地里教学,我家两个菌棚日均可采收100至300公斤姬松茸,按每公斤10元的稳定收购价计算,持续采收到年底,预计可带来9万余元的收入。”刀金华说。
姬松茸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有效突破了传统农业“看天吃饭”的局限。在科学种植模式下,大棚实现了精准控温控湿,从菌棒入棚到首轮采收仅需一个多月,每十天为一轮“育采”周期,采收期可持续至年底,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价值。目前,上允镇姬松茸标准化种植已初具规模。
产业的生命力,不仅在于种植端的蓬勃生机,更在于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完善。紧邻种植区的收购加工点平均每天收购约1吨姬松茸,是产业增值的关键一环。村民邱进来自附近的勐佛村,她高兴地算了一笔账:“我和村里的两个妇女每天来这里打工,每人能挣120元,不用出远门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姬松茸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就业,拓宽增收渠道。
近年来,上允镇持续贯彻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理念,引进发展特色产业,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产值”,让振兴之路走得更稳、更远。从“单一种植”到“链式发展”,姬松茸产业的兴起,不但撑开了村民的“致富伞”,也撑起了村民的“幸福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