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普洱市各地依托资源禀赋,选准特色、做强链条、创新模式、多方联动,精准发力特色农业产业,探索出多条促农增产增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将“丰产”高效转化为“丰收”,绘就共富新图景的核心动能。
普洱网讯(通讯员 杨媚 周维艳 文/图)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推广黑花生种植。如今,这一粒粒黝黑的“金豆豆”在宁洱县大地落地生根,8000余亩种植规模带动产值突破4000万元,走上了一条“稳粮增效、特色兴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德安乡文化村,成片的黑花生基地沿河岸绵延铺展。村民们三五成群,忙着采收成熟的花生,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
“今年前期干旱导致虫害增多,后期雨水集中又引发病害,多亏技术员及时指导。”村民赵兴康说。德安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杨曦说,乡里组建了技术团队全程跟踪种植过程,从病虫害防治到采收技巧,手把手为种植户“把脉开方”,确保丰收不打折。进入采收期后,还主动对接企业拓展销售渠道,确保增产增收。
在梅子镇民乐村,新鲜黑花生刚进入采收期就被预订一空,“订单式”销售为村民节省了时间成本,让“丰产”直接变“丰收”。
黑花生是宁洱县重点培育的特色农产品。近年来,宁洱县创新推行“粮经轮作”模式,在黑花生采收后,依托把边江、小黑江等河谷热区资源,推广种植油菜、无筋豆、西葫芦等经济作物,通过“花生+冬农作物”轮作,一亩地可多收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