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近百年来,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历经风雨,铸就了钢铁般的意志与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保卫国家、服务人民的坚强柱石。为弘扬军人精神、展现新时代军民鱼水情深,我们深入挖掘我市多位退役老兵的感人故事,以平凡个体的闪光瞬间,映照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与时代风采。这些老兵脱下军装后仍以行动诠释“退役不褪色”的担当,扎根基层、默默奉献。他们的故事,是忠诚与信仰的缩影,是军民同心、血脉相连的生动见证。让我们共同致敬最可爱的人!(本版内容由普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从保家卫国到乡村振兴,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作为土生土长的香盐村人,建设家乡、贡献家乡,是我的责任。”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远镇香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晓伦,永葆军人本色,带领村“两委”多元化发展产业,持续深化“我村我治理”的基层治理模式,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全面提升工作的精准度和群众的满意度。
以“精准攻坚”的战术带动群众致富。黄晓伦带领村“两委”,持续管护和利用好光伏发电收入、集贸市场管理、村集体餐厅等经营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
以产业突围“打头阵”。近年来,香盐村发展种植桉树3.1万亩、甘蔗3500亩、烤烟120亩;养殖肉牛、生猪、黑山羊3160头,养殖鸡、鸭、鹅1.2万羽,发展蔬菜3000余亩。通过多元发展产业,不断增加村民收入。
特色挖掘“亮旗帜”。依托香盐村山水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等,举办“周周烧烤节”,打造“生态食材+红色文化旅游+拉祜族民俗体验”特色IP,串联烧烤节与农特产品展销,推出“香盐黑山羊烧烤”等爆款产品,吸引游客1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日均增收500元。
以联农带农“扩战线”。按照“一村一品、一组一示范、大户带动、散户跟进”的发展思路,施行“村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香盐村成立林业等合作社8个,开展技能培训26期,不断让群众参加到全村的产业发展中来,实现群众人均收入达1.8万元以上。
以“我村我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我村我治理”的基层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氛围。坚持法治强保障。香盐村以大调研、大排查、大化解为抓手,构建“军民联动、村组协同、户间共商”三级调解体系,排查涉林、涉农等矛盾纠纷216起,化解208起,成功化解长达10年以上的重点历史遗留矛盾纠纷2起。充分利用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功能,在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的同时,组织退役军人召开“火塘会议”11场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8起。坚持德治润民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宣讲200余场次。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三观,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动移风易俗,破除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观念。坚持自治增活力。修订完善村规民约4轮并严格执行,并将全村划分为12个大网格,党总支委员挂联支部、划片包组、党员中心户包户、“多网合一”网格化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村民高度自治,实现党员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香盐村先后荣获“省级最美乡村”“云南省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