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田间地头产业兴、丰收忙。普洱依托特色资源禀赋,强化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和全链条服务,让特色产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激活乡村活力的强劲引擎。一片片“金叶子”、一垄垄“绿产业”,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夯实了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
普洱网讯(那哈乡党委)近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那哈乡的烟田里一片忙碌,烟农们正忙着采收成熟的烟叶。作为当地连续三年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烤烟已从最初的“试验田”成长为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一片片翠绿的烟叶经过精心烘烤,成了鼓起村民钱袋子的“金叶子”。
“从第一年试种时的担心,到现在家家户户主动扩种,这三年变化太大了。”说起烤烟产业的发展,那哈乡人大主席黄绍华说:“三年前,乡党委、政府瞄准烤烟产业经济效益稳定、市场渠道成熟的优势,将其列为破解产业空心化的‘突破口’,以‘党建+产业’模式蹚出增收路。”
种植的第一年,为打消群众顾虑,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骨干带头种植,并积极动员71户农户一起种植,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坚定了发展烤烟产业的信心。
烤烟种植是一项技术活,从育苗、移栽、中耕管理到采收和烘烤,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那哈乡积极与烟草公司、合作社合作,邀请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技术指导。从最初的“请进来教”到如今的“自己能教”,那哈乡已培育出4名烤烟技术员。通过建立“苗期集中培训、生长期田间指导、烘烤期驻点把关”的全周期服务机制,推广良种选育、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科学烘烤等技术,实现“量质齐升”。
三年间,那哈乡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在抓好烤烟种植的同时,让土地“不歇脚”、群众“多增收”。积极探索“烤烟+N”轮作模式,充分利用烟叶采烤后的闲置土地,积极引种订单拇指玉米、红薯等农作物,拓宽烟农的增收渠道。
在烤烟产业的带动下,那哈乡的村级集体经济也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实施烤烟种烤分离专业化烘烤示范点建设,实现集体经济增收。同时,烤烟产业的发展,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
三年深耕,硕果累累。2025年,那哈乡种植烤烟1500亩,计划收购烟叶4000担,预计产值670万元。烤烟产业已经成了那哈乡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一片片“金叶子”正化作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为那哈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