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一直以来,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溺水工作,建立党委政府防溺水工作总负责制,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组“五级书记”抓防溺水工作的工作机制,构建党委全面统筹、政府高位推动、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广泛参与、家校联防联控的网格化防溺水责任体系。目前,普洱市已逐渐形成多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防溺水工作格局,扎实推进防溺水各项工作,全力绷紧防溺水“安全弦”,筑牢生命安全“防溺网”。
加强巡查值守严守安全底线
近段时间以来,记者在坝塘、水库以及河流等地走访发现,“水深危险”“禁止游泳”等警示标识随处可见,重点区域还配备了救生圈、救生绳等应急设备。随着天气持续炎热,溺水事件进入易发、高发期,各级各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全面加强涉水区域巡逻值守。
普洱市水务局紧盯各类水利设施、河道采砂点、重点河段、电站前池等重点区域,建立全市水利行业领域防溺水工作“三防”机制,即人防、物防、技防。严格落实水库大坝值班值守制度,确保水库每天24小时有管理人员值班,加强巡逻巡查,发现有人进库及时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发现有人违规游泳、戏水时,进行及时劝诫;河流、坝塘等管理与“河长制”工作有效结合,充分发挥“河长”统筹协调作用,压实“巡查责任人”工作责任。同时,在重点河段、水库等危险水域设置安全警示标识牌,安装安全隔离护栏、配备救生设备等。结合“两项设施”(雨水情观测设施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安装具有视频监测、安全提醒喊话等功能的电子设施。
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队加强专业训练,分批组织各大队水域救援专业队、乡镇(街道)政府专职消防队开展水域救援专业化培训。做足应急准备,加强与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建立警情信息研判会商机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每周对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开展水域救援战备检查。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磨黑镇在暑假期间,镇党委政府部署各村(社区)对辖区危险水域进行全面排查,建立了危险水域点位清单,共计排查出危险水域点位126个。目前,全镇已在21个公共危险水域点位设置警示牌、救生竿、救生绳等,对危险水域点位加强了警戒保护。同时,实行领导干部包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点位的方式,加强对危险水域点位的常态化监控,建立层层安全防护网。
开展多元化宣传筑牢思想防线
为有效预防溺水事故发生,普洱市多点织网、多方联动、多元宣传,织密全覆盖宣传网。
普洱市教育体育局督导各学校严格按照“1530”宣传教育工作要求,将预防学生溺水教育纳入宣传教育提醒内容,做到每日放学、每周和每个节假日放假都开展宣传教育提醒工作。放假期间,各学校全面开展“千师访万家”活动,加强对学生假期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并与家长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督促家长落实好假期安全监管责任。线上定期发布《致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一封信》,及时提醒师生和家长加强学生防溺水等安全工作。
普洱市公安系统立足职能职责,结合暑期实际策划推出系列以“防溺水”为主题的图文、视频、海报等新媒体产品。宁洱警方结合青少年喜好,采用动图加视频的方式推出《暑期防溺水,不做孤“泳”者》,趣味讲解防溺水知识;墨江警方结合本地民族特色,推出哈尼版《防溺水“七不准”》,用接地气的方式让防溺水相关知识深入人心;景谷警方到学校上“安全课”,讲授防溺水相关知识;澜沧警方结合网络热点,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出视频《“警”防溺水,安全一“夏”》。
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队加强科普宣传,在开展消防“五进”中同步进行防溺水宣传,通过应急广播、新媒体平台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
各乡镇(街道)也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溺水宣传。磨黑镇充分利用“磨黑古镇”微信公众号,发布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信息。通过书信、视频等方式开展广泛宣传,营造预防溺水事故舆论氛围。
生命无价,防范为先。普洱市各级各相关部门持续保持高度警惕,始终绷紧防溺水“安全弦”,常态化推进水域巡查和安全宣传,以扎实举措切实筑牢守护生命的“安全屏障”。